新华社南宁12月14日电(记者向志强、杨驰)刚采摘的油茶果铺满了地板,县城就业车间加工正忙,村集体公司效益可观……仲冬时节,记者在广西部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走访了解到,各地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脱贫群众可持续增收,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多元帮扶织牢“保障网”
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覃苏妮正熟练地编织精美的竹藤产品。已经在基地工作三年的她,每天从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家到车间上班,只需步行十分钟。
“之前在老家只能做简单的农活,到基地培训后,我们这几十个残疾朋友都学到了手艺。”身患精神残疾的覃苏妮搬到当地南站社区后,政府部门为其落实了低保、困难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加起来每月收入有三四千元。
广西通过深入推进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完善安置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可融入。
在广西隆安县易地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社区为居民提供免费务工大巴送工到岗。(受访者供图)
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较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脱贫户赵金会前一晚在微信群里报名到一家农场收甘蔗,第二天一早就和十多名工友一起,坐上社区安排的免费送工大巴到岗。
近年来,当地创建“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服务站与50多家企业、基地达成合作,每天可提供岗位超200个。“累计送工10万多人次,帮助群众增收超1400万元,还辐射带动搬迁点附近乡镇的农户一起就业。”该服务站站长梁佳说。
强产业促就业稳住“压舱石”
走进崇左市天等县龙岩社区,就业帮扶车间一间接一间,机器作业声在整条街上回荡。居民陆梅荣之前一直在外地务工,家门口开办帮扶车间后,她就返乡到制衣车间从事缝纫工作,一个月收入超过5000元。“两个孩子就在旁边学校读书,每天都有公交车免费接送,特别安心。”
天等县是劳务大县,近年来,当地整合衔接资金、粤桂帮扶资金、涉农资金等共2000多万元发展就业帮扶车间,还出台子女就近入学等配套政策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全县帮扶车间从2020年的110家增加至2023年初的339家,成功回引能人创办就业帮扶车间191家。
在广西天等县龙岩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搬迁群众在帮扶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西4297家帮扶车间共计吸纳脱贫人口6.22万人,与2020年底相比分别增长33.51%。
立足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广西还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江县斗江镇思欧村村民莫树军和老伴从茶园归来,跟记者算起今年的收入账:“4亩茶园加2亩油茶,收入就有五六万元,今年新种的8亩罗汉果还发了产业奖补。”
依托“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的资源禀赋,三江县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1.5万亩、油茶63万亩,培育出三江早春茶等农产品品牌。
壮大经营主体充实“钱袋子”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凌云县加西村,一座座蚕房十分显眼。“我们充分利用山坡地种桑,全村近七成的农户都参与到桑蚕产业中。”加西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安忠说。
在巩固桑蚕产业基础上,加西村又发展起林下养鸡、果桑种植等产业,不仅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还壮大了集体经济。2022年,加西村户均养蚕收入超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近年来,广西通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攻坚行动和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开展新一轮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计划。据统计,目前全区脱贫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16.47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2.52%。
在天等县都康田园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一袋袋富硒大米通过电商平台物流运往全国各地。这个公司由天等县都康乡1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出资成立,今年以来,公司通过加工销售本地的“都康富硒香米”“都康富硒大米”等产品收益100多万元,每个村分红超12万元。
“批量购买优惠价格的农资,统一收购销售大米,在此基础上打造富硒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切实让种粮群众得实惠、村集体得收益。”都康乡党委书记李锋说。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新华社南宁12月14日电(记者向志强、杨驰)刚采摘的油茶果铺满了地板,县城就业车间加工正忙,村集体公司效益可观……仲冬时节,记者在广西部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走访了解到,各地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脱贫群众可持续增收,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多元帮扶织牢“保障网”
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覃苏妮正熟练地编织精美的竹藤产品。已经在基地工作三年的她,每天从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家到车间上班,只需步行十分钟。
“之前在老家只能做简单的农活,到基地培训后,我们这几十个残疾朋友都学到了手艺。”身患精神残疾的覃苏妮搬到当地南站社区后,政府部门为其落实了低保、困难残疾人补贴等政策,加起来每月收入有三四千元。
广西通过深入推进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完善安置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可融入。
在广西隆安县易地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社区为居民提供免费务工大巴送工到岗。(受访者供图)
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较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脱贫户赵金会前一晚在微信群里报名到一家农场收甘蔗,第二天一早就和十多名工友一起,坐上社区安排的免费送工大巴到岗。
近年来,当地创建“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服务站与50多家企业、基地达成合作,每天可提供岗位超200个。“累计送工10万多人次,帮助群众增收超1400万元,还辐射带动搬迁点附近乡镇的农户一起就业。”该服务站站长梁佳说。
强产业促就业稳住“压舱石”
走进崇左市天等县龙岩社区,就业帮扶车间一间接一间,机器作业声在整条街上回荡。居民陆梅荣之前一直在外地务工,家门口开办帮扶车间后,她就返乡到制衣车间从事缝纫工作,一个月收入超过5000元。“两个孩子就在旁边学校读书,每天都有公交车免费接送,特别安心。”
天等县是劳务大县,近年来,当地整合衔接资金、粤桂帮扶资金、涉农资金等共2000多万元发展就业帮扶车间,还出台子女就近入学等配套政策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全县帮扶车间从2020年的110家增加至2023年初的339家,成功回引能人创办就业帮扶车间191家。
在广西天等县龙岩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搬迁群众在帮扶车间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西4297家帮扶车间共计吸纳脱贫人口6.22万人,与2020年底相比分别增长33.51%。
立足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广西还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江县斗江镇思欧村村民莫树军和老伴从茶园归来,跟记者算起今年的收入账:“4亩茶园加2亩油茶,收入就有五六万元,今年新种的8亩罗汉果还发了产业奖补。”
依托“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的资源禀赋,三江县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1.5万亩、油茶63万亩,培育出三江早春茶等农产品品牌。
壮大经营主体充实“钱袋子”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凌云县加西村,一座座蚕房十分显眼。“我们充分利用山坡地种桑,全村近七成的农户都参与到桑蚕产业中。”加西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安忠说。
在巩固桑蚕产业基础上,加西村又发展起林下养鸡、果桑种植等产业,不仅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还壮大了集体经济。2022年,加西村户均养蚕收入超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近年来,广西通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攻坚行动和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开展新一轮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计划。据统计,目前全区脱贫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16.47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2.52%。
在天等县都康田园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一袋袋富硒大米通过电商平台物流运往全国各地。这个公司由天等县都康乡10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出资成立,今年以来,公司通过加工销售本地的“都康富硒香米”“都康富硒大米”等产品收益100多万元,每个村分红超12万元。
“批量购买优惠价格的农资,统一收购销售大米,在此基础上打造富硒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切实让种粮群众得实惠、村集体得收益。”都康乡党委书记李锋说。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