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这两天,两家企业的内部风波,引发了舆论的巨大关注。一个是东方甄选,因为其旗下主播董宇辉的文案归属问题,他的粉丝和东方甄选之间爆发了巨大的冲突,也将董宇辉与公司的矛盾公开化;另一个则是格力,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中再次提及孟羽童,并对其大加批评。
对于这些新闻,网上的讨论很是热闹。但这终究是企业内部的事端,也得由企业自己来解决。仅说这个现象本身——企业和自己某一位员工对抗,其中一位甚至是入职没多久就离职的员工,很值得玩味。
企业和员工当然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无论是东方甄选和董宇辉,还是格力和孟羽童,客观地说都曾相互借力。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平台,后者也给前者带来了曝光,这本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很快,这样的叙事便被打破,无论是董还是孟,都开始获得了与其职位不相匹配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他们是明星主播、是知名网红,拥有着庞大的粉丝。但当企业还想把他们当作普通员工来对待,问题就随之出现了。
究其原因,是董和孟都通过现代传播技术,获得了自身身份的重塑,也实现了对传统企业员工的超越。职场之外的广阔世界,为他们提供了多元的可能。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他们成了企业难以安顿的“不稳定因素”,冲突似乎不可避免。
这样的结果,也不能说企业有什么不对,企业要追求集体目标,和明星员工的关系本身就很微妙。有一本小说形式的管理学著作《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中指出,企业的一个致命障碍是“无视结果”,即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无法协调一致,大家对结果的期待不一样。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面对董和孟这样的明星员工,总会有一种“整顿”的冲动。
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无论人们对网红、直播、社交媒体之类的评价如何,这些形式都给个人提供了职场之外的价值,赋予了其超脱于体系之外的可能,也宣示着个人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即一个人只是一个人,他不再需要社会角色的加持。任何人,一旦获得了“新媒体”的青睐,他/她的“人格”可能就再造了。
这也让人想起因一首“挖呀挖”而爆火的幼儿园老师,最后选择了带货。似乎很多人对她的评价很不友好,认为她“忘本”云云。但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倒不是她主观的忘本,而是客观上她不再需要一个组织化的身份,她只需要成为她自己。若在前互联网时代,她不会有这种机会。
对企业来说,其实不用太过纠结这种冲突,这是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势”,是一种技术进步与产业演进带来的副产品,公司结构对个人命运的掌控已经被解构了。就像董明珠对孟羽童的批评,在网络上的评价似乎很不讨好。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传统的“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的路径,已经不再具备绝对的话语权,当然就没有太大说服力了。
而对于广大“吃瓜者”来说,这些事看似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未必。一种社会形态的改变,一种新型媒介的渗透,其影响力是无远弗届的,这可能会慢慢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过去人们希望在公司做得更好,但未来也许人们更希望做自己——做自己同样可以生存,无论如何,这都不算一个太坏的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光明网评论员:这两天,两家企业的内部风波,引发了舆论的巨大关注。一个是东方甄选,因为其旗下主播董宇辉的文案归属问题,他的粉丝和东方甄选之间爆发了巨大的冲突,也将董宇辉与公司的矛盾公开化;另一个则是格力,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中再次提及孟羽童,并对其大加批评。
对于这些新闻,网上的讨论很是热闹。但这终究是企业内部的事端,也得由企业自己来解决。仅说这个现象本身——企业和自己某一位员工对抗,其中一位甚至是入职没多久就离职的员工,很值得玩味。
企业和员工当然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无论是东方甄选和董宇辉,还是格力和孟羽童,客观地说都曾相互借力。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平台,后者也给前者带来了曝光,这本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很快,这样的叙事便被打破,无论是董还是孟,都开始获得了与其职位不相匹配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他们是明星主播、是知名网红,拥有着庞大的粉丝。但当企业还想把他们当作普通员工来对待,问题就随之出现了。
究其原因,是董和孟都通过现代传播技术,获得了自身身份的重塑,也实现了对传统企业员工的超越。职场之外的广阔世界,为他们提供了多元的可能。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他们成了企业难以安顿的“不稳定因素”,冲突似乎不可避免。
这样的结果,也不能说企业有什么不对,企业要追求集体目标,和明星员工的关系本身就很微妙。有一本小说形式的管理学著作《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中指出,企业的一个致命障碍是“无视结果”,即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无法协调一致,大家对结果的期待不一样。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面对董和孟这样的明星员工,总会有一种“整顿”的冲动。
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无论人们对网红、直播、社交媒体之类的评价如何,这些形式都给个人提供了职场之外的价值,赋予了其超脱于体系之外的可能,也宣示着个人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即一个人只是一个人,他不再需要社会角色的加持。任何人,一旦获得了“新媒体”的青睐,他/她的“人格”可能就再造了。
这也让人想起因一首“挖呀挖”而爆火的幼儿园老师,最后选择了带货。似乎很多人对她的评价很不友好,认为她“忘本”云云。但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倒不是她主观的忘本,而是客观上她不再需要一个组织化的身份,她只需要成为她自己。若在前互联网时代,她不会有这种机会。
对企业来说,其实不用太过纠结这种冲突,这是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势”,是一种技术进步与产业演进带来的副产品,公司结构对个人命运的掌控已经被解构了。就像董明珠对孟羽童的批评,在网络上的评价似乎很不讨好。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传统的“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的路径,已经不再具备绝对的话语权,当然就没有太大说服力了。
而对于广大“吃瓜者”来说,这些事看似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未必。一种社会形态的改变,一种新型媒介的渗透,其影响力是无远弗届的,这可能会慢慢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过去人们希望在公司做得更好,但未来也许人们更希望做自己——做自己同样可以生存,无论如何,这都不算一个太坏的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