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2023公益诉讼的“数字密码”

时间:2023-12-28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点击量:443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经过持续探索,检察公益诉讼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4个法定领域扩展为“4+N”的履职格局,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法治中国建设火热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2023年9月公布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一类项目,这标志着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迈上新台阶。回首2023年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其中蕴藏着大量数字,这些数字不仅记录着过去一年检察公益诉讼砥砺奋进的足迹,更映射着未来的“发展密码”,标记着2024年勇蹚新路的前行方向。一起来细细品味2023公益诉讼那些记忆犹新的数字。

从“4+9”到“4+10”

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不断扩大


2023年4月,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联合该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对辖区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公益保护的新需求,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不断拓展。截至目前,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办案领域从2023年初的“4+9”格局变为了“4+10”格局。“4”,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个诉讼法明确列举的领域。“10”,即10个通过单行法增设的领域,包括英雄烈士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产品质量安全、妇女权益保障以及2023年新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增设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除了“4+10”这14个法定领域之外,在最高检的指导下,各地检察机关积极、稳妥地探索在其他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暴力治理等。比如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依照《意见》规定,检察机关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侮辱、诽谤犯罪行为,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网络暴力行为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22批公益诉讼主题的

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

提炼机制做法引领公益诉讼办案

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发布22批公益诉讼主题的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2月,最高检发布2022年度“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3月,最高检发布“3·15”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3月,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与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共同发布4件发挥检察技术作用提升新时代公益诉讼办案质效的典型案例;3月,最高检发布一批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4月,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4月,最高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第二批督促整治非法采矿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7月,最高检发布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8月,最高检以“守护国财国土、助推惠民政策落实”为主题发布第四十六批指导性案例;8月,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8月,最高检发布“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8月,最高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9月,最高检发布首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9月,最高检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典型案例;9月,最高检发布耕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0月,最高检发布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1月,最高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2月,最高法和最高检共同首次向社会联合发布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2月,最高检发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1+N”办案模式

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

长江船舶污染治理案

长江流域港口众多,因船舶流动、监管分散、责任不清,船舶污染治理难。最高检对长江船舶污染问题以公益诉讼立案,采取最高检负责主案、沿江11省市检察机关同步办理关联案件的“1+N”办案模式,分层监督、整体推进。截至今年12月,检察机关已实地调查走访5543座港口码头、683艘趸船,摸排线索609件,立案办理560件。通过办案,推动新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479个,改造1495艘船舶防污染设施,完善船舶拆解监管体系,优化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收费模式和价格,多部门协同、全流域联动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专案被央视拍摄为纪录片,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播出。

4次督导会

强化公益诉讼案件质效建设

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提出,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最高检将推动各级检察院办理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高质效公益诉讼案件作为其中一项具体落实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省级检察院自办案件质效,分别于今年9月18日、10月23日、11月24日召开三次视频督导会,12月25日召开办案现场会,根据各省级检察院摸排线索、立案调查、磋商建议、推动整改、效果深化、深度宣传等不同办案阶段,逐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适时下发办案工作提示和办案动态等,通过充分发挥省级检察院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质效。

110665名“益心为公”志愿者

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

公益保护新格局形成


2023年10月,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检察院邀请6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对一棵1600多年树龄的魏槐保护情况进行走访。


为在司法实践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公众广泛有序有效参与检察公益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研发建设“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2023年2月在浙江海宁召开现场部署会,在全国全面推广上线,并持续指导各级检察机关围绕增加志愿者规模、发挥志愿者作用、做好志愿者服务、提升工作效能等方面持续推进,配套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办理了一批志愿者参与、监督和支持的案件,构建了多元化人员结构、专业化背景知识、多环节参与办案和线上线下同步对接的新模式,形成了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格局。截至2023年12月15日,全国检察机关共招募注册“益心为公”志愿者110665人,志愿者通过平台提报并推送至检察办案系统的高质量线索共10085条。各级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案件专家咨询网共发起案件咨询、邀请参与听证、邀请跟踪观察共计13355件,“益心为公”志愿者的参与及贡献正日益成为检察公益诉讼蓬勃发展的有效助力。

“两高”首次联合发布

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精准规范办案推动依法行政

2023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向社会联合发布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两高”通过深度合作、创新方法,指导各级法院、检察院提升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精准性、规范性,引导行政机关规范用权,切实保障民生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双赢多赢共赢。6年来,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8万余件,占全部公益诉讼案件的90%,发出检察建议65万余件,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4000余件。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4+N”的基本业务框架初步确立,形成了依次磋商、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的分步递进式办案模式,协同保护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推动依法行政的独特价值日益彰显,促进社会治理的制度效能充分释放。

17件关于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的议案

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

2023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部分代表提出17件关于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列为19项重点督办建议之一。此项重点督办建议包括12件具体建议,一半涉及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一半是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网络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野生动物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案件范围拓展及相关法律制度包括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每一件议案建议都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问题清单,在办理重点督办建议过程中,最高检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的监督,经常性汇报办理工作进展,听取指导意见。2023年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检察公益诉讼法被列入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法律草案。2023年9月21日,中国法学会、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召开“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专题研讨会,研讨论证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邀请提出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议案和重点督办建议的部分代表列席。最高检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加快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科学开展研究论证,积极配合立法机关高质量完成立法任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法治化、制度化。

首届全国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

以案代训 以训促研 以研提质


2023年6月,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决赛现场。


2023年5月31日至6月2日,首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成功举办。这是公益诉讼检察诞生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业务竞赛。竞赛产生了10名“全国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标兵”、40名“全国公益诉讼检察业务能手”和5个“优秀组织奖”。此次业务竞赛是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业务继续深化“培训+办案+研究”立体化精准培训模式,以案代训、以训促研、以研提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行业树立标杆,为公益诉讼增添活力。

7526件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

公益诉讼案件

关爱特定群体更细致更深入


2023年8月,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检察院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开展“回头看”,并邀请残疾人老曹体验工人新村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202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特别邀请了手语翻译作现场手语解说。江苏省连云港市检察机关督促推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行政公益诉讼案正是其中一则典型案例。最高检一直积极推动开展药品说明书无障碍改造工作,2022年以来先后指导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的检察机关开展药品说明书无障碍改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并多次与中国残联、中消协沟通药品说明书无障碍改造公益诉讼案件进展情况,争取支持形成合力。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37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此外,该法第63条特别规定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检察公益诉讼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药品说明书信息无障碍作出强制性规定提供了重要实践依据。2023年10月13日,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举行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检察公益诉讼专案进展评估会。

为让人民群众共享让爱无“碍”的美好生活,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2019年以来,最高检协同住建部、中国残联等部门,促成无障碍设施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在全国全面推开,并向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等领域不断深化拓展。2019年至2023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526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497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9件;诉前磋商结案91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574件,提起诉讼73件。

19条非法采矿类

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指引

完善制度深化非法采矿源头治理

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印发《非法采矿类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指引》共4章19条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和附则等。《指引》要求,检察机关在办理非法采矿类公益诉讼案件中,要充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职能作用,对于有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怠于履行职责的,通过磋商、检察建议和提起诉讼的阶梯式办案方式,督促其依法履行矿产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积极发挥民事公益诉讼在矿产资源保护方面的损害赔偿和资源补偿作用,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着力发挥公益诉讼预防功能和治理效能,针对监管盲区和治理漏洞提出检察建议,深化源头治理,促进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体系。

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

服务保障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4月1日起,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充分发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用,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4月12日,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召开,水利部、最高检正式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自2023年4月至12月开展,分为部署动员、排查整改、重点检查、总结提升四个阶段,范围是黄河流域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当天,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

1份《个人信息保护

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

总结实践成效深化个人信息多维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目前属于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2023年以来,针对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未依法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义务的违法情形,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60余件。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针对网络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最高检第八检察厅采纳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关于推进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探索的建议》,赴杭州互联网法院专题调研,推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与杭州互联网法院于2023年6月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协作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该《办法》将发布网络虚假广告、实施网络暴力、传播违法网络视频纳入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推动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的衔接协同;积极探索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该《办法》正积极向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及对应检察院复制推广。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共同编写《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于2023年11月1日发布。《蓝皮书》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发展进程、工作开展概况、诉源治理、未来展望四个部分,回顾了这项工作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北京、河北、上海、浙江、重庆、广东等地的实践情况,并对实践成效进行总结,还聚焦App个人信息违法、人脸识别、隐私面单等重点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首批荒漠化防治

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发布

“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

有效防治荒漠化


2023年5月,江西省大余县检察院干警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查看被毁公益林补植复绿情况。


2023年9月1日,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是最高检发布的首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是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办案理念、机制以及制度价值等积极探索形成的成功经验的缩影——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涉荒漠化防治案件办理力度,提升办案质效;立足督促之诉、协同之诉功能定位,推动治理完善;与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协作配合,推动长效治理;更新司法理念,推动系统化治理和一体化保护。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以司法办案为中心,提升办案质效,积极稳妥多办、办好有重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件,服务荒漠化防治重大战略部署,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强化荒漠化防治中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推动提升荒漠化防治能力和水平。

22个省级人大常委会明确探索

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诉讼

有力筑牢城乡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法治屏障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公益诉讼新领域的重点工作。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探索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专项决定,其中有22个对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诉讼探索予以明确。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促进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更大合力。2023年9月,最高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强化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执法司法衔接,推动形成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保护合力,全方位筑牢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办案使一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增强了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并且有效激活了行政机关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

近2500件抗(抑)菌制剂

公益诉讼案件

震慑潜在违法主体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2023年6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印发通知,2023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暗示疗效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8月,最高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了一批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为办理此类案件提供指引,引导大众认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的危害,并对潜在违法主体形成震慑,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2022年2月,最高检启动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截至2023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近2500件,制发检察建议1500多件,行政机关已作出整改的案件1400多件;共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万余件(以最小销售单位计算),价值1700余万元;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企业5500多家,处以罚款1100余万元。此外,针对抗(抑)菌制剂准入门槛低、产品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检测难度大的问题,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集中对地方检察院送检的抗(抑)菌制剂进行检测,并通报检测结果,为各地办案提供了基础参考。

39.5万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

公益诉讼案件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司法保护

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代表最高检作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2018年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82.3万件。其中,2018年至2022年受理审查逮捕环境资源犯罪案件6.5万件,比前五年上升55.7%;受理审查起诉21万件,比前五年上升94.2%;办理环境资源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6.3万件,年均上升54.5%;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9.5万件,年均上升12.5%。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公益,充分履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服务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落实惩罚性赔偿,做实恢复性司法,规范法律适用,坚持标本兼治、深化源头治理,以司法办案助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高水平治理。树牢系统观念,深化执法司法跨部门协作联动,健全检察机关一体履职机制和社会支持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大格局。2018年以来,27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意见,29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决定,均明确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强化素能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专业化水平。最高检发布涉环境资源检察工作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20件,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编写环境卫生犯罪等办案指引,引导规范办案。

5部门启动河湖安全保护

专项执法行动

协同执法合力维护好河湖安全

2023年6月9日,水利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启动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此次专项行动要求,坚持人民至上,聚焦防洪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河道采砂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安全等重点领域,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涉水突出问题,特别要加大对严重影响行洪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在主汛期前将阻水严重的违法问题全面整治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问题线索,摸清安全风险底数,建立问题线索台账、执法案件台账,健全责任分解、督导落实、处置销号机制。坚持协同推进,加强部门协同、流域协同、上下协同,形成上下贯通、联动推进河湖安全保护的工作格局。此次专项执法行动是五部门首次联合开展的执法行动,自2023年6月开始,至年底基本结束。五部门将持续开展违法线索排查、案件查处、监督检查,强化线索移送、挂牌督办、执法监督、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精诚合作、协同执法,共同维护好河湖安全。

1个专项行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办案质效强化耕地司法保护


2023年9月,广东省阳西县检察院对一起违规占用耕地公益诉讼案开展“回头看”,发现涉案耕地已绿意盎然。


202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建立公益诉讼检察与土地执法查处协作配合机制的通知》,以公益诉讼检察支持、监督土地执法查处工作,推动提升土地执法查处效能,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形成保护合力。各地检察机关与当地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协作,通过建立土地资源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机制、“田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等,在日常联络、联席会议、案件信息共享、重大情况通报、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等方面强化协作,共同助力耕地保护行政执法规范化、检察监督常态化。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被非法占用、工程质量不达标、建后管护不到位、“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最高检主动与农业农村部沟通协调,于今年8月19日印发通知,联合部署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深入排查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服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23年9月27日,最高检发布耕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一步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加大耕地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提升办案质效,强化耕地司法保护。

(检察日报 摄影:褚钰婷 戴小巍 吴一帆 卢金增 孙雨辰 董慧媛 闫昭 刘健 张家俊 姚卫东 韦磊 陈晓燕 柯建宵)


编辑:甄泽昆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2023公益诉讼的“数字密码”

时间:2023-12-28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经过持续探索,检察公益诉讼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4个法定领域扩展为“4+N”的履职格局,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法治中国建设火热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2023年9月公布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一类项目,这标志着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迈上新台阶。回首2023年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其中蕴藏着大量数字,这些数字不仅记录着过去一年检察公益诉讼砥砺奋进的足迹,更映射着未来的“发展密码”,标记着2024年勇蹚新路的前行方向。一起来细细品味2023公益诉讼那些记忆犹新的数字。

从“4+9”到“4+10”

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不断扩大


2023年4月,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联合该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对辖区矿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公益保护的新需求,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不断拓展。截至目前,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办案领域从2023年初的“4+9”格局变为了“4+10”格局。“4”,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个诉讼法明确列举的领域。“10”,即10个通过单行法增设的领域,包括英雄烈士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产品质量安全、妇女权益保障以及2023年新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增设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除了“4+10”这14个法定领域之外,在最高检的指导下,各地检察机关积极、稳妥地探索在其他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暴力治理等。比如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依照《意见》规定,检察机关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侮辱、诽谤犯罪行为,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网络暴力行为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22批公益诉讼主题的

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

提炼机制做法引领公益诉讼办案

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发布22批公益诉讼主题的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2月,最高检发布2022年度“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3月,最高检发布“3·15”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3月,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与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共同发布4件发挥检察技术作用提升新时代公益诉讼办案质效的典型案例;3月,最高检发布一批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4月,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4月,最高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协同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6月,最高检发布第二批督促整治非法采矿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7月,最高检发布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8月,最高检以“守护国财国土、助推惠民政策落实”为主题发布第四十六批指导性案例;8月,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8月,最高检发布“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8月,最高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9月,最高检发布首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9月,最高检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典型案例;9月,最高检发布耕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0月,最高检发布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1月,最高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2月,最高法和最高检共同首次向社会联合发布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2月,最高检发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1+N”办案模式

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

长江船舶污染治理案

长江流域港口众多,因船舶流动、监管分散、责任不清,船舶污染治理难。最高检对长江船舶污染问题以公益诉讼立案,采取最高检负责主案、沿江11省市检察机关同步办理关联案件的“1+N”办案模式,分层监督、整体推进。截至今年12月,检察机关已实地调查走访5543座港口码头、683艘趸船,摸排线索609件,立案办理560件。通过办案,推动新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479个,改造1495艘船舶防污染设施,完善船舶拆解监管体系,优化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收费模式和价格,多部门协同、全流域联动治理体系初步形成。专案被央视拍摄为纪录片,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播出。

4次督导会

强化公益诉讼案件质效建设

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提出,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最高检将推动各级检察院办理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高质效公益诉讼案件作为其中一项具体落实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省级检察院自办案件质效,分别于今年9月18日、10月23日、11月24日召开三次视频督导会,12月25日召开办案现场会,根据各省级检察院摸排线索、立案调查、磋商建议、推动整改、效果深化、深度宣传等不同办案阶段,逐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适时下发办案工作提示和办案动态等,通过充分发挥省级检察院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质效。

110665名“益心为公”志愿者

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

公益保护新格局形成


2023年10月,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检察院邀请6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对一棵1600多年树龄的魏槐保护情况进行走访。


为在司法实践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公众广泛有序有效参与检察公益诉讼,最高人民检察院研发建设“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2023年2月在浙江海宁召开现场部署会,在全国全面推广上线,并持续指导各级检察机关围绕增加志愿者规模、发挥志愿者作用、做好志愿者服务、提升工作效能等方面持续推进,配套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办理了一批志愿者参与、监督和支持的案件,构建了多元化人员结构、专业化背景知识、多环节参与办案和线上线下同步对接的新模式,形成了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格局。截至2023年12月15日,全国检察机关共招募注册“益心为公”志愿者110665人,志愿者通过平台提报并推送至检察办案系统的高质量线索共10085条。各级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案件专家咨询网共发起案件咨询、邀请参与听证、邀请跟踪观察共计13355件,“益心为公”志愿者的参与及贡献正日益成为检察公益诉讼蓬勃发展的有效助力。

“两高”首次联合发布

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精准规范办案推动依法行政

2023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向社会联合发布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两高”通过深度合作、创新方法,指导各级法院、检察院提升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精准性、规范性,引导行政机关规范用权,切实保障民生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双赢多赢共赢。6年来,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8万余件,占全部公益诉讼案件的90%,发出检察建议65万余件,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4000余件。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4+N”的基本业务框架初步确立,形成了依次磋商、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的分步递进式办案模式,协同保护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推动依法行政的独特价值日益彰显,促进社会治理的制度效能充分释放。

17件关于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的议案

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立法

2023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部分代表提出17件关于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列为19项重点督办建议之一。此项重点督办建议包括12件具体建议,一半涉及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一半是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网络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野生动物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案件范围拓展及相关法律制度包括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每一件议案建议都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问题清单,在办理重点督办建议过程中,最高检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的监督,经常性汇报办理工作进展,听取指导意见。2023年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检察公益诉讼法被列入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法律草案。2023年9月21日,中国法学会、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召开“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专题研讨会,研讨论证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邀请提出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议案和重点督办建议的部分代表列席。最高检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加快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科学开展研究论证,积极配合立法机关高质量完成立法任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法治化、制度化。

首届全国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

以案代训 以训促研 以研提质


2023年6月,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决赛现场。


2023年5月31日至6月2日,首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成功举办。这是公益诉讼检察诞生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业务竞赛。竞赛产生了10名“全国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标兵”、40名“全国公益诉讼检察业务能手”和5个“优秀组织奖”。此次业务竞赛是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业务继续深化“培训+办案+研究”立体化精准培训模式,以案代训、以训促研、以研提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行业树立标杆,为公益诉讼增添活力。

7526件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

公益诉讼案件

关爱特定群体更细致更深入


2023年8月,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检察院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开展“回头看”,并邀请残疾人老曹体验工人新村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


202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特别邀请了手语翻译作现场手语解说。江苏省连云港市检察机关督促推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行政公益诉讼案正是其中一则典型案例。最高检一直积极推动开展药品说明书无障碍改造工作,2022年以来先后指导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的检察机关开展药品说明书无障碍改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并多次与中国残联、中消协沟通药品说明书无障碍改造公益诉讼案件进展情况,争取支持形成合力。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37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此外,该法第63条特别规定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检察公益诉讼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药品说明书信息无障碍作出强制性规定提供了重要实践依据。2023年10月13日,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举行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检察公益诉讼专案进展评估会。

为让人民群众共享让爱无“碍”的美好生活,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2019年以来,最高检协同住建部、中国残联等部门,促成无障碍设施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在全国全面推开,并向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等领域不断深化拓展。2019年至2023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526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497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9件;诉前磋商结案91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574件,提起诉讼73件。

19条非法采矿类

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指引

完善制度深化非法采矿源头治理

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印发《非法采矿类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指引》共4章19条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和附则等。《指引》要求,检察机关在办理非法采矿类公益诉讼案件中,要充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的职能作用,对于有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怠于履行职责的,通过磋商、检察建议和提起诉讼的阶梯式办案方式,督促其依法履行矿产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积极发挥民事公益诉讼在矿产资源保护方面的损害赔偿和资源补偿作用,依法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着力发挥公益诉讼预防功能和治理效能,针对监管盲区和治理漏洞提出检察建议,深化源头治理,促进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体系。

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

服务保障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4月1日起,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充分发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用,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4月12日,首届服务保障黄河国家战略检察论坛召开,水利部、最高检正式启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自2023年4月至12月开展,分为部署动员、排查整改、重点检查、总结提升四个阶段,范围是黄河流域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当天,最高检、水利部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保护黄河水安全典型案例。

1份《个人信息保护

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

总结实践成效深化个人信息多维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目前属于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2023年以来,针对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未依法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义务的违法情形,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60余件。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针对网络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最高检第八检察厅采纳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关于推进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探索的建议》,赴杭州互联网法院专题调研,推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与杭州互联网法院于2023年6月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协作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该《办法》将发布网络虚假广告、实施网络暴力、传播违法网络视频纳入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推动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的衔接协同;积极探索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该《办法》正积极向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及对应检察院复制推广。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共同编写《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蓝皮书》,于2023年11月1日发布。《蓝皮书》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发展进程、工作开展概况、诉源治理、未来展望四个部分,回顾了这项工作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北京、河北、上海、浙江、重庆、广东等地的实践情况,并对实践成效进行总结,还聚焦App个人信息违法、人脸识别、隐私面单等重点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首批荒漠化防治

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发布

“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

有效防治荒漠化


2023年5月,江西省大余县检察院干警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查看被毁公益林补植复绿情况。


2023年9月1日,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专题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是最高检发布的首批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是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办案理念、机制以及制度价值等积极探索形成的成功经验的缩影——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涉荒漠化防治案件办理力度,提升办案质效;立足督促之诉、协同之诉功能定位,推动治理完善;与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协作配合,推动长效治理;更新司法理念,推动系统化治理和一体化保护。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以司法办案为中心,提升办案质效,积极稳妥多办、办好有重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荒漠化防治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件,服务荒漠化防治重大战略部署,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强化荒漠化防治中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推动提升荒漠化防治能力和水平。

22个省级人大常委会明确探索

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诉讼

有力筑牢城乡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法治屏障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一直是公益诉讼新领域的重点工作。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探索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专项决定,其中有22个对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公益诉讼探索予以明确。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促进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更大合力。2023年9月,最高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强化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执法司法衔接,推动形成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保护合力,全方位筑牢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办案使一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增强了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并且有效激活了行政机关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

近2500件抗(抑)菌制剂

公益诉讼案件

震慑潜在违法主体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2023年6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多部门印发通知,2023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暗示疗效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8月,最高检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了一批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为办理此类案件提供指引,引导大众认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的危害,并对潜在违法主体形成震慑,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2022年2月,最高检启动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截至2023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近2500件,制发检察建议1500多件,行政机关已作出整改的案件1400多件;共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万余件(以最小销售单位计算),价值1700余万元;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企业5500多家,处以罚款1100余万元。此外,针对抗(抑)菌制剂准入门槛低、产品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检测难度大的问题,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集中对地方检察院送检的抗(抑)菌制剂进行检测,并通报检测结果,为各地办案提供了基础参考。

39.5万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

公益诉讼案件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司法保护

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代表最高检作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据介绍,2018年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82.3万件。其中,2018年至2022年受理审查逮捕环境资源犯罪案件6.5万件,比前五年上升55.7%;受理审查起诉21万件,比前五年上升94.2%;办理环境资源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6.3万件,年均上升54.5%;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9.5万件,年均上升12.5%。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公益,充分履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职责,服务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落实惩罚性赔偿,做实恢复性司法,规范法律适用,坚持标本兼治、深化源头治理,以司法办案助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高水平治理。树牢系统观念,深化执法司法跨部门协作联动,健全检察机关一体履职机制和社会支持工作机制,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大格局。2018年以来,27个省级党委、政府出台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意见,29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决定,均明确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强化素能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专业化水平。最高检发布涉环境资源检察工作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20件,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编写环境卫生犯罪等办案指引,引导规范办案。

5部门启动河湖安全保护

专项执法行动

协同执法合力维护好河湖安全

2023年6月9日,水利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启动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此次专项行动要求,坚持人民至上,聚焦防洪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河道采砂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安全等重点领域,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涉水突出问题,特别要加大对严重影响行洪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在主汛期前将阻水严重的违法问题全面整治到位。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问题线索,摸清安全风险底数,建立问题线索台账、执法案件台账,健全责任分解、督导落实、处置销号机制。坚持协同推进,加强部门协同、流域协同、上下协同,形成上下贯通、联动推进河湖安全保护的工作格局。此次专项执法行动是五部门首次联合开展的执法行动,自2023年6月开始,至年底基本结束。五部门将持续开展违法线索排查、案件查处、监督检查,强化线索移送、挂牌督办、执法监督、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精诚合作、协同执法,共同维护好河湖安全。

1个专项行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办案质效强化耕地司法保护


2023年9月,广东省阳西县检察院对一起违规占用耕地公益诉讼案开展“回头看”,发现涉案耕地已绿意盎然。


202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建立公益诉讼检察与土地执法查处协作配合机制的通知》,以公益诉讼检察支持、监督土地执法查处工作,推动提升土地执法查处效能,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形成保护合力。各地检察机关与当地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协作,通过建立土地资源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机制、“田长+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等,在日常联络、联席会议、案件信息共享、重大情况通报、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等方面强化协作,共同助力耕地保护行政执法规范化、检察监督常态化。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被非法占用、工程质量不达标、建后管护不到位、“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最高检主动与农业农村部沟通协调,于今年8月19日印发通知,联合部署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深入排查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服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23年9月27日,最高检发布耕地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一步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加大耕地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提升办案质效,强化耕地司法保护。

(检察日报 摄影:褚钰婷 戴小巍 吴一帆 卢金增 孙雨辰 董慧媛 闫昭 刘健 张家俊 姚卫东 韦磊 陈晓燕 柯建宵)


编辑:甄泽昆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