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我们的荆轲》赴塞演出,北京人艺重启国际巡演

时间:2024-05-21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点击量:105

5月18日,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剧院里,观众起立鼓掌,为一段浸润着东方美学与哲思的历史故事由衷喝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我们的荆轲》至此结束了两晚演出,圆满完成了中国话剧在贝尔格莱德的首次亮相。

南斯拉夫剧院里,观众起立为《我们的荆轲》鼓掌。李春光/摄

这次赴塞演出,是北京人艺受南斯拉夫话剧院邀请筹备的文化互访。2015年和2017年,南斯拉夫话剧《无病呻吟》、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茶花女》先后亮相“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几年来,北京人艺与塞尔维亚国家级话剧团体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今年,准备多时的北京人艺带着《我们的荆轲》欣然回访,打开了剧院重启国际巡演、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由莫言编剧、任鸣导演的《我们的荆轲》曾多次代表北京人艺登上世界舞台,2014年的俄罗斯圣彼得堡、2015年的白俄罗斯明斯克、2019年的法国马赛……所到之处,皆有掌声为它响起,南斯拉夫剧院的两场演出开票后便全部售罄。

《我们的荆轲》剧照

自首演以来,13年间,《我们的荆轲》已演出80余场,赴塞演出的阵容中,大部分演员是伴随作品一路走来的原班人马。“我们希望让这里的观众看到中国戏剧的艺术风格、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荆轲的饰演者王斑说,“虽然语言不同,但观众一定能感受到共通的情感和思想。如何对待名利,如何追求爱与和平,剧中的这些主题都具有宏大的国际视角。”舞台呈现上,《我们的荆轲》大气简洁,开场的隶书镂空活字印刷背景如同历史的投射,寓意深远。

《我们的荆轲》剧照

“这个剧本是21年前创作的,之所以到现在仍然有生命力,是因为它能让我们联想到现实,历史剧必须要与现实相关。”莫言说。谢幕时,面对全场热情的观众,他感慨道:“一个作家的作品能被搬上舞台是很大的幸福,一个作家的作品能由演员带到国外演出是更大的幸福。”

谢幕环节,主创主演分享演出感受。李春光/摄

剧场之外,交流仍在继续。演出团代表走进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向刚刚建立的北京人艺阅读角捐赠图书,多方位展示中国戏剧的发展面貌和戏剧文化。另外,围绕艺术建设、经营管理、未来发展等话题,北京人艺与南斯拉夫话剧院、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等艺术院团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借此为北京人艺今后的国际性演出和文化交流拓宽渠道、构建桥梁。未来,北京人艺将继续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丰富人文交流内涵、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演出团团长、北京人艺党组书记王文光说。

记者:高倩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我们的荆轲》赴塞演出,北京人艺重启国际巡演

时间:2024-05-21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5月18日,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剧院里,观众起立鼓掌,为一段浸润着东方美学与哲思的历史故事由衷喝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我们的荆轲》至此结束了两晚演出,圆满完成了中国话剧在贝尔格莱德的首次亮相。

南斯拉夫剧院里,观众起立为《我们的荆轲》鼓掌。李春光/摄

这次赴塞演出,是北京人艺受南斯拉夫话剧院邀请筹备的文化互访。2015年和2017年,南斯拉夫话剧《无病呻吟》、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茶花女》先后亮相“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几年来,北京人艺与塞尔维亚国家级话剧团体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今年,准备多时的北京人艺带着《我们的荆轲》欣然回访,打开了剧院重启国际巡演、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由莫言编剧、任鸣导演的《我们的荆轲》曾多次代表北京人艺登上世界舞台,2014年的俄罗斯圣彼得堡、2015年的白俄罗斯明斯克、2019年的法国马赛……所到之处,皆有掌声为它响起,南斯拉夫剧院的两场演出开票后便全部售罄。

《我们的荆轲》剧照

自首演以来,13年间,《我们的荆轲》已演出80余场,赴塞演出的阵容中,大部分演员是伴随作品一路走来的原班人马。“我们希望让这里的观众看到中国戏剧的艺术风格、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荆轲的饰演者王斑说,“虽然语言不同,但观众一定能感受到共通的情感和思想。如何对待名利,如何追求爱与和平,剧中的这些主题都具有宏大的国际视角。”舞台呈现上,《我们的荆轲》大气简洁,开场的隶书镂空活字印刷背景如同历史的投射,寓意深远。

《我们的荆轲》剧照

“这个剧本是21年前创作的,之所以到现在仍然有生命力,是因为它能让我们联想到现实,历史剧必须要与现实相关。”莫言说。谢幕时,面对全场热情的观众,他感慨道:“一个作家的作品能被搬上舞台是很大的幸福,一个作家的作品能由演员带到国外演出是更大的幸福。”

谢幕环节,主创主演分享演出感受。李春光/摄

剧场之外,交流仍在继续。演出团代表走进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向刚刚建立的北京人艺阅读角捐赠图书,多方位展示中国戏剧的发展面貌和戏剧文化。另外,围绕艺术建设、经营管理、未来发展等话题,北京人艺与南斯拉夫话剧院、贝尔格莱德国家剧院等艺术院团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借此为北京人艺今后的国际性演出和文化交流拓宽渠道、构建桥梁。未来,北京人艺将继续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丰富人文交流内涵、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演出团团长、北京人艺党组书记王文光说。

记者:高倩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