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之一“钻石节点”:“钻石1小时”

时间:2024-06-13来源:黑鸟智库微信公众号点击量:415

网络舆情演化与重大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如影相随,相应地呈现时间上的阶段性。关于舆情演化的阶段性,国内外学者们有不少研究,三阶段、四阶段、十阶段。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现已更名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经过长期大量监测发现,一般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基本分为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回落期、反馈期6个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用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和回落期来分析舆情演化过程。舆情演化阶段的划分,为舆情响应提供了重要方向,但是并不适应当下网络舆情演化和响应的特点。在传统媒体时代,舆情响应基本是按天来计算,出现了只争朝夕的“黄金24小时”概念,但是它只适应“每日新闻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舆情演化进入“读秒时代”,舆情事件响应随之进入争分夺秒、使用分钟和小时来计算的极速时代。为此,根据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演化的阶段特点和时间规律,可将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的时间节点细化为八个重要节点。今天先讲第一个时间节点,作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系列的开篇。

当下,网络舆情响应的“黄金6小时”“黄金4小时”都显慢,事件响应的最佳钻石时间是在“1小时”内作出反应,可称之为“钻石1小时”。这是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和舆情启动的“1小时节点”,是事件舆情是否会失序引爆和舆情引导能否掌握主动的拐点,此时重在信息发布当好事件“第一定义者”,掌握事件议题的定义权。移动互联网带来信息传播的随时随地。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社会安全类事件,舆情燃点低、烈度高、扩散快,短时间内就迅速扩散,形成大范围、全国性热点。

许多重大突发事件,一旦事发或曝光会立刻“零时差”被围观,形成舆情风险。冯伟等学者研究官员微博后发现,接近一半(46.5%)的评论行为发生在微博发布后1小时内;一天以内的共占82.2%;一天以上两天以内的占6.9%;2天及以上的占10.9%。可以看出,微博发布初期, 评论呈爆炸式增长;随后进入衰退期;持续时间只有短暂几天。[1]因此,从信息传播、事件处置和舆情回应等来说,事发并传播的前1个小时,是网络舆情的极速启动和快速爆发阶段,1小时就会出现大范围传播。如果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及时有效有力,1小时节点可能就是舆情平稳发展的拐点,舆情应对就能掌握主动;如果反应迟缓处理失当,错过最佳处置时机,1小时节点就是舆情快速发酵的拐点,舆情应对就会陷入被动。


1小时节点是事件舆情的起始阶段,由于事发突然,信息未知,公众求知欲望强,事件信息往往会裂变式传播,升温迅速、演变迅猛,具有短时间内形成大范围大通量舆情的能力,属于猛烈爆发的速热型事件,往往不存在传统意义的舆论酝酿阶段。既然事件已经发生,舆情爆发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快速介入,把头1小时变为掌握舆情走向主导权的拐点。如果能有效引领舆情走向,就是舆情平稳发展的拐点,如果不能有效引领舆情走向,就是舆情发酵失序的拐点。特别是疫情、恐袭等事件发生时,民众对未知和未来的预判,会使其迅速从观望走向担心直至恐慌,他们对真相信息的需求极为迫切。如果能在1小时内公开信息,满足民众信息需求,及时、快速、全面地公开信息,就能有效平抚民众情绪,引领舆情走向。

重大突发事件暴发初期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在事发或曝光1小时内,事件相关信息不多,网民关注方式主要是围观和转发,少有实质性言论和深度观点,尚未形成明显意见偏向,矛头指向尚未确定。此时,涉事方如果能及时发声,做事件“第一定义者”,就能影响网民对事件的第一印象和基本判断,有效引导舆情走向。这里需要掌握一个前200效应。事件舆情爆发后,短时间内200个网民的评论倾向,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续成千上万评论的内容。也就是说,前几百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基本能反映当时舆情的言论倾向,并会向后续网民传染从而起到引领舆情的作用。最初几百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如果是消极负面的言论较多,后续网民评论整体就会偏向负面;如果是积极正面的言论较多,后续网民评论整体就会偏向正面。前200效应既是事件舆情初期观察判断可能演变方向的重要指标,也是涉事方积极主动引导舆情方向的关键着力点。此时,1小时可谓是最宝贵的钻石时刻。

基于以上认识,不少地方政府已把“钻石1小时”作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处置的时间要求。例如,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关于实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六项行动的通知》规定,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应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已掌握的事实类信息,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浙江海曙政务微博管理办法,对突发事件,要在1小时内发布消息。江苏南京对政务微博工作提出要求,对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做到“1小时处置不耽误”。

[1] 冯伟,王国华,王雅蕾,邓海峰.官员微博传播与评论者行为:一个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08):5-11.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之一“钻石节点”:“钻石1小时”

时间:2024-06-13来源:黑鸟智库微信公众号

网络舆情演化与重大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如影相随,相应地呈现时间上的阶段性。关于舆情演化的阶段性,国内外学者们有不少研究,三阶段、四阶段、十阶段。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现已更名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经过长期大量监测发现,一般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基本分为发生期、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回落期、反馈期6个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用发酵期、发展期、高涨期和回落期来分析舆情演化过程。舆情演化阶段的划分,为舆情响应提供了重要方向,但是并不适应当下网络舆情演化和响应的特点。在传统媒体时代,舆情响应基本是按天来计算,出现了只争朝夕的“黄金24小时”概念,但是它只适应“每日新闻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舆情演化进入“读秒时代”,舆情事件响应随之进入争分夺秒、使用分钟和小时来计算的极速时代。为此,根据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演化的阶段特点和时间规律,可将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的时间节点细化为八个重要节点。今天先讲第一个时间节点,作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系列的开篇。

当下,网络舆情响应的“黄金6小时”“黄金4小时”都显慢,事件响应的最佳钻石时间是在“1小时”内作出反应,可称之为“钻石1小时”。这是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和舆情启动的“1小时节点”,是事件舆情是否会失序引爆和舆情引导能否掌握主动的拐点,此时重在信息发布当好事件“第一定义者”,掌握事件议题的定义权。移动互联网带来信息传播的随时随地。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社会安全类事件,舆情燃点低、烈度高、扩散快,短时间内就迅速扩散,形成大范围、全国性热点。

许多重大突发事件,一旦事发或曝光会立刻“零时差”被围观,形成舆情风险。冯伟等学者研究官员微博后发现,接近一半(46.5%)的评论行为发生在微博发布后1小时内;一天以内的共占82.2%;一天以上两天以内的占6.9%;2天及以上的占10.9%。可以看出,微博发布初期, 评论呈爆炸式增长;随后进入衰退期;持续时间只有短暂几天。[1]因此,从信息传播、事件处置和舆情回应等来说,事发并传播的前1个小时,是网络舆情的极速启动和快速爆发阶段,1小时就会出现大范围传播。如果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及时有效有力,1小时节点可能就是舆情平稳发展的拐点,舆情应对就能掌握主动;如果反应迟缓处理失当,错过最佳处置时机,1小时节点就是舆情快速发酵的拐点,舆情应对就会陷入被动。


1小时节点是事件舆情的起始阶段,由于事发突然,信息未知,公众求知欲望强,事件信息往往会裂变式传播,升温迅速、演变迅猛,具有短时间内形成大范围大通量舆情的能力,属于猛烈爆发的速热型事件,往往不存在传统意义的舆论酝酿阶段。既然事件已经发生,舆情爆发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快速介入,把头1小时变为掌握舆情走向主导权的拐点。如果能有效引领舆情走向,就是舆情平稳发展的拐点,如果不能有效引领舆情走向,就是舆情发酵失序的拐点。特别是疫情、恐袭等事件发生时,民众对未知和未来的预判,会使其迅速从观望走向担心直至恐慌,他们对真相信息的需求极为迫切。如果能在1小时内公开信息,满足民众信息需求,及时、快速、全面地公开信息,就能有效平抚民众情绪,引领舆情走向。

重大突发事件暴发初期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在事发或曝光1小时内,事件相关信息不多,网民关注方式主要是围观和转发,少有实质性言论和深度观点,尚未形成明显意见偏向,矛头指向尚未确定。此时,涉事方如果能及时发声,做事件“第一定义者”,就能影响网民对事件的第一印象和基本判断,有效引导舆情走向。这里需要掌握一个前200效应。事件舆情爆发后,短时间内200个网民的评论倾向,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续成千上万评论的内容。也就是说,前几百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基本能反映当时舆情的言论倾向,并会向后续网民传染从而起到引领舆情的作用。最初几百个网民的意见和评论,如果是消极负面的言论较多,后续网民评论整体就会偏向负面;如果是积极正面的言论较多,后续网民评论整体就会偏向正面。前200效应既是事件舆情初期观察判断可能演变方向的重要指标,也是涉事方积极主动引导舆情方向的关键着力点。此时,1小时可谓是最宝贵的钻石时刻。

基于以上认识,不少地方政府已把“钻石1小时”作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处置的时间要求。例如,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关于实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六项行动的通知》规定,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应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已掌握的事实类信息,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浙江海曙政务微博管理办法,对突发事件,要在1小时内发布消息。江苏南京对政务微博工作提出要求,对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权威信息,做到“1小时处置不耽误”。

[1] 冯伟,王国华,王雅蕾,邓海峰.官员微博传播与评论者行为:一个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08):5-11.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