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光明网评论员:做博主:“令人心动的offer”?

时间:2024-06-21来源:光明网点击量:38

  光明网评论员:大厂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穿搭博主,教职场女性如何“恰到好处”的得体;家有学龄前萌娃的妈妈做起了育儿博主,与网友不吝分享育儿产品与“心经”;还有的朋友则挤入情感博主赛道,在社交平台做起了“知心姐姐”,与屏幕那边的“姐妹”共解情感难题;烧得一手好菜的“宅爸”也在短视频中“冒泡”,手把手教你“复现”懒人食谱;还有立志“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霸顺势做起了学习博主,倒也没有什么花式输出,只是单纯展露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状态……

  忘了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不少人纷纷做起了博主,“人均博主”从过去的一句调侃成为部分现实。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到台前,以朋辈的视角、平和的语态,与屏幕外的人分享自己的多元生活和见解,有的以图文为主,更多人则试水短视频。而且这种分享大多不是随性的、即兴的,大到赛道的选择、人设,小至排版的风格和内容发布的节奏,都经过一番设计和推演。

  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远称不上KOL(关键意见领袖),粉丝数还在三四位数上徘徊,自称“博主”仍有些怯怯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博主“养成”的路上狂奔。做博主有多火?一些赛道因为过分拥挤只能不断细分再细分。就拿美妆来说,不仅具体到脸部某个部位,还有风格细分和场景划分,多个参数排列组合生成数十个选项,而每个博主最终可能都需要至少选中一个“格子”。

  “博主养成”现象何以来势汹汹?这首先要归功于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和一些社交平台强势崛起,它们有着低门槛的准入机制,“记录美好生活”的口号和便捷的操作激发不少人的创作欲和表达欲,在算法推荐机制加持下,趣缘社群不断出新并扩容。社交媒体时代已然走通的商业模式也是个不小的诱惑,当依托现实生活、链接主业的内容就能为自己带来影响力,并且还能通过知识付费、直播带货、vlog植入广告等方式变现,甚至成功的例子可能就在你身边,相信不少人都会心动。

  不过这些还只能算是“神助攻”,更为根本的在于,镜头背后那颗求“晒”的心,动了。对于不少已经开启或准备开启“博主养成路”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他们追逐时代红利的一种尝试,但就“晒”来说,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作为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原住民”、自媒体“重度使用者”,他们成长时代的环境参数设定,包括物质条件的改善、信息高速公路的完善、文化情境的日益丰富等,催生并强化了他们的行事逻辑,那就是充分释放自我展露、自我呈现的需求,并在此中追求自我认同、自我实现与自我愉悦。在博客时代,一定的准入门槛让“博主”多了些精英味道;前几年,他们被冠以“斜杠青年”的标签,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他们终于找到了最适宜自我表达和展现的新场域、新平台,更多的他们被看见。

  做博主,是工作新选择和尝试,更是打破确定性、跳出舒适圈、发掘更多自我价值的主动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尝试和“打破”,让灵活就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为新岗位和工作形态的创造带来更多可能性。主动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数字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做博主这一步,足够勇敢。但这个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幸运儿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拿到的很可能是“陪跑”的剧本。但只要在自我展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深化体验,而不是在过度游戏化、娱乐化中走向浅表化,就算“陪跑”那又何妨。借用那句名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光明网评论员:做博主:“令人心动的offer”?

时间:2024-06-21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大厂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穿搭博主,教职场女性如何“恰到好处”的得体;家有学龄前萌娃的妈妈做起了育儿博主,与网友不吝分享育儿产品与“心经”;还有的朋友则挤入情感博主赛道,在社交平台做起了“知心姐姐”,与屏幕那边的“姐妹”共解情感难题;烧得一手好菜的“宅爸”也在短视频中“冒泡”,手把手教你“复现”懒人食谱;还有立志“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霸顺势做起了学习博主,倒也没有什么花式输出,只是单纯展露自己的学习环境和状态……

  忘了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不少人纷纷做起了博主,“人均博主”从过去的一句调侃成为部分现实。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到台前,以朋辈的视角、平和的语态,与屏幕外的人分享自己的多元生活和见解,有的以图文为主,更多人则试水短视频。而且这种分享大多不是随性的、即兴的,大到赛道的选择、人设,小至排版的风格和内容发布的节奏,都经过一番设计和推演。

  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远称不上KOL(关键意见领袖),粉丝数还在三四位数上徘徊,自称“博主”仍有些怯怯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博主“养成”的路上狂奔。做博主有多火?一些赛道因为过分拥挤只能不断细分再细分。就拿美妆来说,不仅具体到脸部某个部位,还有风格细分和场景划分,多个参数排列组合生成数十个选项,而每个博主最终可能都需要至少选中一个“格子”。

  “博主养成”现象何以来势汹汹?这首先要归功于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和一些社交平台强势崛起,它们有着低门槛的准入机制,“记录美好生活”的口号和便捷的操作激发不少人的创作欲和表达欲,在算法推荐机制加持下,趣缘社群不断出新并扩容。社交媒体时代已然走通的商业模式也是个不小的诱惑,当依托现实生活、链接主业的内容就能为自己带来影响力,并且还能通过知识付费、直播带货、vlog植入广告等方式变现,甚至成功的例子可能就在你身边,相信不少人都会心动。

  不过这些还只能算是“神助攻”,更为根本的在于,镜头背后那颗求“晒”的心,动了。对于不少已经开启或准备开启“博主养成路”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他们追逐时代红利的一种尝试,但就“晒”来说,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作为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原住民”、自媒体“重度使用者”,他们成长时代的环境参数设定,包括物质条件的改善、信息高速公路的完善、文化情境的日益丰富等,催生并强化了他们的行事逻辑,那就是充分释放自我展露、自我呈现的需求,并在此中追求自我认同、自我实现与自我愉悦。在博客时代,一定的准入门槛让“博主”多了些精英味道;前几年,他们被冠以“斜杠青年”的标签,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他们终于找到了最适宜自我表达和展现的新场域、新平台,更多的他们被看见。

  做博主,是工作新选择和尝试,更是打破确定性、跳出舒适圈、发掘更多自我价值的主动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尝试和“打破”,让灵活就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为新岗位和工作形态的创造带来更多可能性。主动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数字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做博主这一步,足够勇敢。但这个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幸运儿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拿到的很可能是“陪跑”的剧本。但只要在自我展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深化体验,而不是在过度游戏化、娱乐化中走向浅表化,就算“陪跑”那又何妨。借用那句名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