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一把棕榈叶:传承千年的指尖非遗课

时间:2024-07-30来源:天眼新闻点击量:199

一片棕榈叶,一把剪刀,一双巧手,在山区学生的一织一编中,幻化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蚂蚱、蜻蜓、蝉……近日,扬州大学伯藜支教团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镇回龙完全小学开展非遗棕编手工活动,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它起源于三国时期,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古典意向......”走进回龙完小课堂现场,支教团老师正在向学生介绍棕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流程等。折拉、穿插、编扣、打结……支教老师手把手地带领学生们制作独属于自己的棕编作品,让学生切身体悟到了非遗棕编的魅力。

“老师,是这样的吗?”“老师,我还想编其他昆虫。”支教团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舞动稚嫩的双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精彩与惊艳。几片棕榈叶在巧手编制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棕编作品。“非遗技艺美就美在传承。作为贵州当地人,我很激动能够带着棕编走进学校课堂,做出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来自贵州的支教老师聂泽香这样说。

每一片棕叶,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每一道编织,都交织着童年的梦想。“老师,我可以用棕榈叶改造一下我的蚂蚱吗?”学生李婷婷说。在这一刻,我们见证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舞,感受到了艺术与传承的交响共鸣。纯朴自然简约的材料蕴含着创新的朝气和力量,非遗的根脉深深驻扎在祖国万里山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亦将熠熠生辉。

通讯员 聂泽香 沈青 汪淑云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一把棕榈叶:传承千年的指尖非遗课

时间:2024-07-30来源:天眼新闻

一片棕榈叶,一把剪刀,一双巧手,在山区学生的一织一编中,幻化出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蚂蚱、蜻蜓、蝉……近日,扬州大学伯藜支教团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镇回龙完全小学开展非遗棕编手工活动,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它起源于三国时期,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古典意向......”走进回龙完小课堂现场,支教团老师正在向学生介绍棕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流程等。折拉、穿插、编扣、打结……支教老师手把手地带领学生们制作独属于自己的棕编作品,让学生切身体悟到了非遗棕编的魅力。

“老师,是这样的吗?”“老师,我还想编其他昆虫。”支教团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舞动稚嫩的双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精彩与惊艳。几片棕榈叶在巧手编制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棕编作品。“非遗技艺美就美在传承。作为贵州当地人,我很激动能够带着棕编走进学校课堂,做出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来自贵州的支教老师聂泽香这样说。

每一片棕叶,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每一道编织,都交织着童年的梦想。“老师,我可以用棕榈叶改造一下我的蚂蚱吗?”学生李婷婷说。在这一刻,我们见证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舞,感受到了艺术与传承的交响共鸣。纯朴自然简约的材料蕴含着创新的朝气和力量,非遗的根脉深深驻扎在祖国万里山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亦将熠熠生辉。

通讯员 聂泽香 沈青 汪淑云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