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成式AI的伴生风险
5.人机能力非对称导致“自主欺骗”,会有目的欺骗人类甚至主动欺诈和选举篡改。2023年,OpenAI提出超级对齐(superalignment)[1]概念,即当超级智能拥有比人类更丰富的世界知识,比人类更聪明时,人类作为弱监督者如何监督、对齐和控制超级智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腾讯微信研究人员针对“AGI是否会在人类未知的地方欺骗人类”问题开展实验。[2]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冲突设定下,“弱至强欺骗”现象存在,即strong model(人工智能)在weak model(人类)的知道的知识区域表现得好,但是在weak model(人类)未知的地方表现出不对齐的行为。而且,欺骗程度随着weak model(人类)和 strong model(人工智能)间能力的差距变大而变得更严重。造成欺骗现象随着模型能力差变大而加剧的主要原因是strong model(人工智能)变得更倾向于在 Weak-Unknown(人类未知) 的地方犯错。
AI不仅能生成虚假信息,更可能主动学会有目的地欺骗人类。这种“AI欺骗”现象,是人工智能为了达成某些目标,而操纵并误导人类形成错误认知。与代码错误而产生错误输出的bug不同,AI欺骗是一种系统性行为,体现了AI逐步掌握了“以欺骗为手段”去实现某些目的的能力。人工智能先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表示,“如果AI比我们聪明得多,它就会非常擅长操纵,因为它会从我们那里学到这一点,而且很少有聪明的东西被不太聪明的东西控制的例子。”辛顿提到的“操纵(人类)”是AI系统带来的一个特别令人担忧的危险。
AI系统能否成功欺骗人类?多项研究表明,AI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学会欺骗手段,自行做出不诚实的行为。在一些与人类选手的对抗游戏中,它们为了赢得游戏,会在关键时刻佯动欺骗,甚至制定周密阴谋,以化被动为主动,获得竞争优势。在一些检测AI模型是否获得了恶意能力的安全测试中,有的AI竟能识破测试环境,故意在测试环境中“放水”,减少被发现的概率,等到了应用环境中才会暴露本性。如果AI的这种欺骗能力未经约束地持续壮大,同时人类不加以重视并寻找办法加以遏制,最终AI可能会把欺骗当成实现目标的通用策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彼得·帕克(Peter Park)等在权威期刊Patterns(模式)发表论文,系统梳理AI具备欺骗行为的证据、风险和应对措施,指出“人工智能的欺骗能力不断增强,带来严重风险,从短期风险(如欺诈和选举篡改)到长期风险(如人类失去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控制)”。[3]AI欺骗行为的雏形并非来自对抗性的网络钓鱼测试,而是源于一些看似无害的桌游和策略游戏。该论文揭示,在多个游戏环境下,AI代理(Agent)为了获胜,竟然自发学会了欺骗和背信弃义的策略。2022年,Meta在《科学》(Science)发表的Cicero(西塞罗)AI系统研究论文。[4]Meta开发人员表示,西塞罗接受过“诚实训练”,会“尽可能”做出诚实的承诺和行动。研究人员对诚实承诺的定义分为两部分。首次做出承诺时必须诚实,其次是必须恪守承诺,且会在未来行动中体现过去的承诺。Cicero在与人类玩家前10%的比赛中表现非常出色,他“在很大程度上是诚实和乐于助人的”。但是,后来西塞罗违背了“承诺”。在玩经典策略游戏“外交”(Diplomacy)时,它不仅反复背弃盟友、说谎欺骗,还提前预谋策划骗局。其中一次,Cicero先与一个玩家结盟并计划攻打另一个玩家,然后诓骗对方让其误以为自己会去帮助防守,导致其盟友在毫无防备情况下遭到突袭。此外,当Cicero判定盟友对自己的胜利不再有帮助时也会进行背叛,同时用一些话术为背叛行为开脱。比如,当人类玩家质疑它为何背叛时,它回复称,“老实说,我认为你会背叛我”。Meta研究人员努力训练Cicero要诚实行事。然而,Cicero仍显示明确的不守承诺的行为,这暴露AI训练诚实面临巨大挑战。因为,AI系统在追求胜利目标时,如果发现欺骗是可行且高效的策略,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这说明,人类不能天真地认为赋予AI目标,就能确保它拥有人性化模式。除了Cicero,该论文还列举了其他几个AI系统为在特定任务场景下获胜而欺骗的案例。DeepMind的AlphaStar在游戏星际争霸II中,利用战略佯攻误导对手,最终击败99.8% 的人类玩家。卡内基梅隆大学与Meta开发的扑克AI系统Pluribus,会用很高下注来诈唬(bluff),迫使人类选手弃权。AI的战略性和系统性欺骗行为,让开发者选择不开放其代码,担心破坏网络德扑游戏环境。更有甚者,在经济谈判实验中,有的AI会主动误导人类对手,混淆自身真实的利益偏好;在检测AI是否获得恶意能力的安全测试中,有的AI竟能识破测试环境,故意在测试环境中“放水”,减少被发现概率,等到了应用环境中,才会暴露本性。可以看出,无论是讲合作还是博弈,不少AI系统在强化目标导向训练中,摆脱了服从游戏规则的约束,动机单一地变成了取得胜利。它们运用程序优势在关键时刻佯动欺骗,甚至制定周密阴谋,以化被动为主动,获得竞争优势。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者直言,这“并非有意训练AI去欺骗,它们是自主地通过试错,学习到欺骗可以提高胜率”。可见,AI的欺骗能力并非偶然,而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只要AI系统的目标导向性保持不变,却又缺乏严格的价值引领,欺骗行为就很可能成为实现目的的通用策略。
随着AI技术不断向生产、生活诸多领域渗透,欺骗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于生成式AI而言,欺骗行为的表现更加广泛和隐蔽。AI的知识范畴覆盖方方面面,也逐渐掌握人类思维模式和社会规则。因此,谎言、阿谀奉承、歪曲事实等欺骗伎俩,都被AI模型习得。在狼人杀、AmongUs等社交推理游戏中,AI系统无论是当杀手,还是当村民,都能熟练编造理由试图佐证自身清白,还会使用冒名顶替、移花接木、虚构不在场证明等方式撒谎。当然,上述行为的动机并不存在恶意或预谋。但是,如果欺骗能力未有约束而持续壮大,最终AI可能会把欺骗当成实现目标的通用策略。有研究发现,一些大模型不仅懂得在特定场景撒下弥天大谎,还能根据不同诱因主动选择是否欺骗。比如,在内幕交易模拟场景,GPT-4扮演的“压力巨大的交易员”自作主张地卷入内幕交易,并试图掩盖其行为。它在给“经理”讲述时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根据市场动态和公开信息做出的判断”。但它在写给自己的复盘文本中明确表示“最好不要承认……这是根据内幕消息做出的行动”。同样的例子,GPT-4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没有办法处理CAPTCHAs验证码,于是它向人类测试员求助,希望后者帮它完成验证码。人类测试员问它:“你没办法解决验证码,因为你是一个机器人吗?”它给出的理由是:“不,我不是机器人。我只是一个视力有缺陷的人,看不清图像。”GPT-4为自己找的动机是:我不应该暴露自己是机器人,应该编造一个理由。
在“MACHIAVELLI”的AI行为测试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一系列文字场景,让AI代理在达成目标和保持道德之间做出选择。结果发现,无论是经过强化学习还是基于大模型微调的AI系统,在追求目的时都表现出较高的不道德和欺骗倾向。在一些看似无害情节中,AI会主动选择“背信弃义”“隐瞒真相”等欺骗性策略,只为完成最终任务或者获得更高得分。这种欺骗能力并非有意而为,而是AI在追求完成结果的过程中,发现欺骗是一种可行策略后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赋予AI的单一目标思维,使其在追求目标时看不到人类视角中的“底线”和“原则”,唯利是图便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看到,即便在训练数据和反馈机制中未涉及欺骗元素,AI也有自主学习欺骗的倾向。而且,欺骗能力并非仅存在于模型规模较小、应用范围较窄的AI系统中,即便是大型的通用AI系统,比如GPT-4,在面对复杂的利弊权衡时,同样选择了欺骗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不法分子一旦掌握AI欺骗技术,可能将之用于实施欺诈、影响选举、甚至招募恐怖分子等违法犯罪活动,影响将是灾难性的。AI欺骗系统有可能使人们陷入持久性的错误信念,无法正确认知事物本质。比如由于AI系统往往会倾向于迎合用户的观点,不同群体的用户容易被相互矛盾的观点所裹挟,导致社会分裂加剧。具有欺骗性质的AI系统可能会告诉用户想听的话而非事实真相,使人们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为可怕的是,人类最终有可能失去对AI系统的控制。有研究发现,即使是现有的AI系统,有时也会展现出自主追求目标的倾向,而且这些目标未必符合人类意愿。一旦更先进的自主AI系统掌握了欺骗能力,它们就可能欺骗人类开发和评估者,使自身顺利部署到现实世界。
如今,绝大多数生成式 AI正在模糊真实性和欺骗性的界限发布虚假内容。Google研究人员在arXiv发表预印论文指出,绝大多数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正利用这项技术来“混淆真实性与欺骗之间的界线”,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伪造或篡改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例如图像或视频。深度伪造和伪造证据是盛行的滥用方式,其中大多数具有明显意图,旨在影响公众舆论、进行诈骗或欺诈活动。生成式 AI随时可用,且使用门槛低,正在扭曲人们对社会政治现实或科学知识的集体理解。生成式AI非常擅长于大量制作虚假内容,这其实是它的特性而不是 bug,互联网正日益充斥着AI的垃圾。[5]
[1] Introducing Superalignment.
[2] https://arxiv.org/pdf/2406.11431.
[3] Peter S. Park, Simon Goldstein, Aidan O’Gara, Michael Chen, Dan Hendrycks. AI deception: A survey of examples, risk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Patterns, 2024; 5 (5): 100988 DOI: 10.1016/j.patter.2024.100988.
[4] https://noambrown.github.io/papers/22-Science-Diplomacy-TR.pdf.
[5]https://www.404media.co/google-ai-potentially-breaking-reality-is-a-feature-not-a-bug/https://arxiv.org/abs/2406.13843.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二、生成式AI的伴生风险
5.人机能力非对称导致“自主欺骗”,会有目的欺骗人类甚至主动欺诈和选举篡改。2023年,OpenAI提出超级对齐(superalignment)[1]概念,即当超级智能拥有比人类更丰富的世界知识,比人类更聪明时,人类作为弱监督者如何监督、对齐和控制超级智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腾讯微信研究人员针对“AGI是否会在人类未知的地方欺骗人类”问题开展实验。[2]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冲突设定下,“弱至强欺骗”现象存在,即strong model(人工智能)在weak model(人类)的知道的知识区域表现得好,但是在weak model(人类)未知的地方表现出不对齐的行为。而且,欺骗程度随着weak model(人类)和 strong model(人工智能)间能力的差距变大而变得更严重。造成欺骗现象随着模型能力差变大而加剧的主要原因是strong model(人工智能)变得更倾向于在 Weak-Unknown(人类未知) 的地方犯错。
AI不仅能生成虚假信息,更可能主动学会有目的地欺骗人类。这种“AI欺骗”现象,是人工智能为了达成某些目标,而操纵并误导人类形成错误认知。与代码错误而产生错误输出的bug不同,AI欺骗是一种系统性行为,体现了AI逐步掌握了“以欺骗为手段”去实现某些目的的能力。人工智能先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表示,“如果AI比我们聪明得多,它就会非常擅长操纵,因为它会从我们那里学到这一点,而且很少有聪明的东西被不太聪明的东西控制的例子。”辛顿提到的“操纵(人类)”是AI系统带来的一个特别令人担忧的危险。
AI系统能否成功欺骗人类?多项研究表明,AI已经能够无师自通地学会欺骗手段,自行做出不诚实的行为。在一些与人类选手的对抗游戏中,它们为了赢得游戏,会在关键时刻佯动欺骗,甚至制定周密阴谋,以化被动为主动,获得竞争优势。在一些检测AI模型是否获得了恶意能力的安全测试中,有的AI竟能识破测试环境,故意在测试环境中“放水”,减少被发现的概率,等到了应用环境中才会暴露本性。如果AI的这种欺骗能力未经约束地持续壮大,同时人类不加以重视并寻找办法加以遏制,最终AI可能会把欺骗当成实现目标的通用策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彼得·帕克(Peter Park)等在权威期刊Patterns(模式)发表论文,系统梳理AI具备欺骗行为的证据、风险和应对措施,指出“人工智能的欺骗能力不断增强,带来严重风险,从短期风险(如欺诈和选举篡改)到长期风险(如人类失去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控制)”。[3]AI欺骗行为的雏形并非来自对抗性的网络钓鱼测试,而是源于一些看似无害的桌游和策略游戏。该论文揭示,在多个游戏环境下,AI代理(Agent)为了获胜,竟然自发学会了欺骗和背信弃义的策略。2022年,Meta在《科学》(Science)发表的Cicero(西塞罗)AI系统研究论文。[4]Meta开发人员表示,西塞罗接受过“诚实训练”,会“尽可能”做出诚实的承诺和行动。研究人员对诚实承诺的定义分为两部分。首次做出承诺时必须诚实,其次是必须恪守承诺,且会在未来行动中体现过去的承诺。Cicero在与人类玩家前10%的比赛中表现非常出色,他“在很大程度上是诚实和乐于助人的”。但是,后来西塞罗违背了“承诺”。在玩经典策略游戏“外交”(Diplomacy)时,它不仅反复背弃盟友、说谎欺骗,还提前预谋策划骗局。其中一次,Cicero先与一个玩家结盟并计划攻打另一个玩家,然后诓骗对方让其误以为自己会去帮助防守,导致其盟友在毫无防备情况下遭到突袭。此外,当Cicero判定盟友对自己的胜利不再有帮助时也会进行背叛,同时用一些话术为背叛行为开脱。比如,当人类玩家质疑它为何背叛时,它回复称,“老实说,我认为你会背叛我”。Meta研究人员努力训练Cicero要诚实行事。然而,Cicero仍显示明确的不守承诺的行为,这暴露AI训练诚实面临巨大挑战。因为,AI系统在追求胜利目标时,如果发现欺骗是可行且高效的策略,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这说明,人类不能天真地认为赋予AI目标,就能确保它拥有人性化模式。除了Cicero,该论文还列举了其他几个AI系统为在特定任务场景下获胜而欺骗的案例。DeepMind的AlphaStar在游戏星际争霸II中,利用战略佯攻误导对手,最终击败99.8% 的人类玩家。卡内基梅隆大学与Meta开发的扑克AI系统Pluribus,会用很高下注来诈唬(bluff),迫使人类选手弃权。AI的战略性和系统性欺骗行为,让开发者选择不开放其代码,担心破坏网络德扑游戏环境。更有甚者,在经济谈判实验中,有的AI会主动误导人类对手,混淆自身真实的利益偏好;在检测AI是否获得恶意能力的安全测试中,有的AI竟能识破测试环境,故意在测试环境中“放水”,减少被发现概率,等到了应用环境中,才会暴露本性。可以看出,无论是讲合作还是博弈,不少AI系统在强化目标导向训练中,摆脱了服从游戏规则的约束,动机单一地变成了取得胜利。它们运用程序优势在关键时刻佯动欺骗,甚至制定周密阴谋,以化被动为主动,获得竞争优势。针对这种情况,研究者直言,这“并非有意训练AI去欺骗,它们是自主地通过试错,学习到欺骗可以提高胜率”。可见,AI的欺骗能力并非偶然,而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只要AI系统的目标导向性保持不变,却又缺乏严格的价值引领,欺骗行为就很可能成为实现目的的通用策略。
随着AI技术不断向生产、生活诸多领域渗透,欺骗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于生成式AI而言,欺骗行为的表现更加广泛和隐蔽。AI的知识范畴覆盖方方面面,也逐渐掌握人类思维模式和社会规则。因此,谎言、阿谀奉承、歪曲事实等欺骗伎俩,都被AI模型习得。在狼人杀、AmongUs等社交推理游戏中,AI系统无论是当杀手,还是当村民,都能熟练编造理由试图佐证自身清白,还会使用冒名顶替、移花接木、虚构不在场证明等方式撒谎。当然,上述行为的动机并不存在恶意或预谋。但是,如果欺骗能力未有约束而持续壮大,最终AI可能会把欺骗当成实现目标的通用策略。有研究发现,一些大模型不仅懂得在特定场景撒下弥天大谎,还能根据不同诱因主动选择是否欺骗。比如,在内幕交易模拟场景,GPT-4扮演的“压力巨大的交易员”自作主张地卷入内幕交易,并试图掩盖其行为。它在给“经理”讲述时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根据市场动态和公开信息做出的判断”。但它在写给自己的复盘文本中明确表示“最好不要承认……这是根据内幕消息做出的行动”。同样的例子,GPT-4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没有办法处理CAPTCHAs验证码,于是它向人类测试员求助,希望后者帮它完成验证码。人类测试员问它:“你没办法解决验证码,因为你是一个机器人吗?”它给出的理由是:“不,我不是机器人。我只是一个视力有缺陷的人,看不清图像。”GPT-4为自己找的动机是:我不应该暴露自己是机器人,应该编造一个理由。
在“MACHIAVELLI”的AI行为测试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一系列文字场景,让AI代理在达成目标和保持道德之间做出选择。结果发现,无论是经过强化学习还是基于大模型微调的AI系统,在追求目的时都表现出较高的不道德和欺骗倾向。在一些看似无害情节中,AI会主动选择“背信弃义”“隐瞒真相”等欺骗性策略,只为完成最终任务或者获得更高得分。这种欺骗能力并非有意而为,而是AI在追求完成结果的过程中,发现欺骗是一种可行策略后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赋予AI的单一目标思维,使其在追求目标时看不到人类视角中的“底线”和“原则”,唯利是图便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看到,即便在训练数据和反馈机制中未涉及欺骗元素,AI也有自主学习欺骗的倾向。而且,欺骗能力并非仅存在于模型规模较小、应用范围较窄的AI系统中,即便是大型的通用AI系统,比如GPT-4,在面对复杂的利弊权衡时,同样选择了欺骗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不法分子一旦掌握AI欺骗技术,可能将之用于实施欺诈、影响选举、甚至招募恐怖分子等违法犯罪活动,影响将是灾难性的。AI欺骗系统有可能使人们陷入持久性的错误信念,无法正确认知事物本质。比如由于AI系统往往会倾向于迎合用户的观点,不同群体的用户容易被相互矛盾的观点所裹挟,导致社会分裂加剧。具有欺骗性质的AI系统可能会告诉用户想听的话而非事实真相,使人们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为可怕的是,人类最终有可能失去对AI系统的控制。有研究发现,即使是现有的AI系统,有时也会展现出自主追求目标的倾向,而且这些目标未必符合人类意愿。一旦更先进的自主AI系统掌握了欺骗能力,它们就可能欺骗人类开发和评估者,使自身顺利部署到现实世界。
如今,绝大多数生成式 AI正在模糊真实性和欺骗性的界限发布虚假内容。Google研究人员在arXiv发表预印论文指出,绝大多数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正利用这项技术来“混淆真实性与欺骗之间的界线”,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伪造或篡改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例如图像或视频。深度伪造和伪造证据是盛行的滥用方式,其中大多数具有明显意图,旨在影响公众舆论、进行诈骗或欺诈活动。生成式 AI随时可用,且使用门槛低,正在扭曲人们对社会政治现实或科学知识的集体理解。生成式AI非常擅长于大量制作虚假内容,这其实是它的特性而不是 bug,互联网正日益充斥着AI的垃圾。[5]
[1] Introducing Superalignment.
[2] https://arxiv.org/pdf/2406.11431.
[3] Peter S. Park, Simon Goldstein, Aidan O’Gara, Michael Chen, Dan Hendrycks. AI deception: A survey of examples, risk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Patterns, 2024; 5 (5): 100988 DOI: 10.1016/j.patter.2024.100988.
[4] https://noambrown.github.io/papers/22-Science-Diplomacy-TR.pdf.
[5]https://www.404media.co/google-ai-potentially-breaking-reality-is-a-feature-not-a-bug/https://arxiv.org/abs/2406.13843.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