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十又三年磨一“卷” “西洋”再扬我国辉:省政协特聘艺术家钟开天创作《郑和下西洋》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9-13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点击量:112

本报记者 伏自文

2024年5月18日,由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钟开天创作的中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隆重展出。来自首都军政界、教育界、科技界、书画艺术界、文化学术界、文博界、企业界、新闻界的500余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盛况空前,影响巨大。这部作品长达500米,高1.2米,画布设色,全画共三卷十八章,重360斤,细腻描绘了300多个场景、17000多个人物,1000多只舰船,1500多鸟兽,数不清的海涛风浪、房舍树木、贸易集市,全景式艺术地再现了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中东、印度、非洲30余国的历史壮举,生动再现了600多年前半个地球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钟开天先生植根人民、情系国家,胸怀报国之志,笔含复兴之愿,画作以文化的高度、历史的深度、情怀的厚度、艺术的广度,三维视角科艺同构、立意高远恢弘大气,形象生动地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和平友谊,弘扬华夏文明!

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郑和,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航海家与和平使者的典范,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中国航海文化辉煌成就的象征。借由郑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彰显一个可信、可爱且可敬的中国形象,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在全球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郑和是从云南走出去的伟大航海家,钟开天是彩云之南这块七彩热土哺育出的艺术大家,由钟开天创作《郑和下西洋》,或许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故事从福建长乐扬帆出海开始讲起,码头繁忙的景象,街道商贾云集;古时印度尼西亚,岛国林立,土沃物丰,玛瑙、豆蔻、胡椒、椰果无所不有;船队到访印度柯枝,郑和将家乡云南使用网鱼的扳罾传给当地渔民;当地盛产的胡椒、豆蔻被郑和使团收购;海边的香料市场,迎接各国客商,船队带来中国的瓷器、丝绸、铜鼎、茶叶,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钟开天先生将郑和“七下西洋”最为精彩的故事分为三卷十八章300多个具体场景,以连续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作为一部史诗性长卷,钟开天先生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南亚、东南亚、中东、印度洋沿岸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植被动物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每一间房舍、每一座庙宇、每一条船只、每一片海滩、每一匹战马、每一把刀枪、每一条街道、每一级石阶、每一个人物以及人的面貌形态、言谈举止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一个建筑都有异于其他建筑的特点,每一处景物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看似不经意的笔墨都经过深思熟虑,看似普通的物象,都有深刻的寓意。钟开天先生善于驾驭复杂的故事架构和各种宏大场面,如五虎门扬帆出海、万国来朝、肃清海盗陈祖义畅通海路、波斯湾战巨浪转危为安、访中东天方国麦加朝圣等等。这些宏大场面故事复杂、人物众多,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氛围的烘托等等要素很多,创作难度极大,对画家的统筹水平和驾驭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钟开天先生边创作边探索解决了这些问题。巧妙构图、合理经营位置,遵从平衡、对比和节奏的原则,合理安排画面元素,使之既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空旷;把握元素大小、形状、色彩和明暗的差异,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赋予各元素以和谐的排列和组织方式,使画面产生动态的美感,强化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正是这些科学的构图布阵和对复杂人物关系的巧妙处理,赋予了长卷史诗般的艺术品格。500米长卷,既有大开大合的恣意挥洒,又有精致入微的细节描绘,大到茫茫深海、旗舰龙船,小到飞禽羽毛、树叶纹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郑和下西洋》长卷既体现中国画的技法与特色,又兼有西方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支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作品在长度、体量、时间、场景、人物等方面实现了众多艺术突破:从二维空间进入三维空间,300多个场景自然转换,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山水、花鸟、人物、亭台楼阁、海洋、天空、建筑等众多元素集于一画,画面场景的丰富性、艺术元素的多样性、创作材料的复合性都超过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因而,《郑和下西洋》画展开幕,被称为“中国画坛里程碑事件”,画作被誉为“史诗性巨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陈士富说:“《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画坛多个第一,是美术史上的旷世巨作,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巨大艺术价值的宏大精品,是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业内专家认为,《郑和下西洋》长卷属宏构巨制,科学与艺术同构,历史与艺术交融,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既给人予强烈视觉冲击,又带给心灵巨大震撼。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所体现的文化艺术形象,具有大国风度、民族气派和时代精神,它以生动的画面,数以万计的人物,数十个国家的异域风情,向世界讲述了中华民族传递和平友谊、文明互鉴的中国故事,是一幅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的艺术精品。《郑和下西洋》立意高远,作品的时代意义在于:根植历史文化渊源,与中华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呼应“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促进文明交流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13载寒暑只为一张画

钟开天1942年生于云南昆明,自幼家境贫寒,但喜好书法、国画。他幼年在昆明华山西路一带,看到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得到最初的美术熏陶。钟开天1961年入伍,1962年7月,钟开天创作了他入伍后的第一幅绘画作品《新战士到家了》,这张画表达了钟开天对军队的热爱,对党的初心。从此,他以军队为家,爱党、爱国、爱军,先后当过战士、班长、副排长、报社编辑等,艺术从画墙报、幻灯片起步,逐步成长为昆明军区创作室美术创作员、成都军区美术创作员、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大学艺术顾问、中国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解放军书画院成都军区分院顾问、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员、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一步步进入国家最高殿堂。

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钟开天以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扎实的绘画功力,驾驭控制大画面的能力和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研究、比较、思考,其代表性作品宏构巨制,大气磅礡,壮丽辉煌,代表了国家文化艺术的形象。钟开天先生的代表作有展陈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壁画《壮丽中华――万里江山图》,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厅壁画《瑞祥春和图》,国防部外事大厅壁画《中华魂――万里长城图》,中南海紫光阁《江山多娇图》,军委八一大楼会议大厅《山花烂漫》,外宾会见厅《绿色瑰宝》,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七彩云南》(与李忠翔合作)等。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厅主体画必须代表国家文化艺术形象,体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风范。

钟开天先生认为,继承优秀传统主要应继承伟大的艺术精神,在继承传统上贯通古今还不够,还应横向移植,立足中华民族主体精神,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发展自己,创民族艺术之新,再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巍峨、大气磅礴。钟开天先生致力于把中国画推向现代,弘扬中国艺术的汉唐雄风,确立中国绘画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展现新时代中国胸怀“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夙愿!为此,2010年,时年68岁的钟开天先生,在家国情怀的驱使下,在数十年深厚艺术积淀的基础上,经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创作史诗性艺术长卷《郑和下西洋》。

下决心创作之初,钟开天当然也担心这一题材同其他画家“撞题”,要能把控和表现好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画家,第一年龄上应在55岁-65岁之间,太年轻了各方面积淀不够,太年长了精力又不及;第二人生与艺术阅历上要熟悉郑和及其船队所经国家的风土人情……钟开天坦言:“题材虽好,但工程浩大。画作的难度在于郑和下西洋留下的史料极少,考察起来难度很大。而美术需要形象,需要细节。”为此,钟开天花了大量时间在史料收集、考证方面。2010年-2014年,钟开天自费前往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非洲、中东国家,拜访专家学者、探访当地博物馆等,为创作搜集资料。2014年底开始动笔时,钟开天先生已经72岁了,“必须‘舍得’,专心做这一件事,放弃另外一些事。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在画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并且进行总结。”13年的时间,钟开天先生确实做到了“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笔笔在500米长卷上、一寸寸向前推进画作,9年时间青灯黄卷、呕心沥血地以笔墨为锄,以心血为墨,锲而不舍地在画卷上耕耘……这其中的艰辛,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特别是突发的新冠疫情肆虐全国,疫情三年,钟开天先生忧心忡忡了三年,“自从成为一名党的战士后,早就立下了牺牲报国的决心。也正是有这样的决心,才在古稀之年,又踏上创作500米长卷的艺术长征……”2022年年底疫情管控放开后,当时,画作已经接近尾声,时年80岁的钟开天先生面对自己已一掷10年的心血,为避免自己感染病毒而拖累创作甚而使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他只得把自己关在家中,整整4个月没有出过门、下过楼……

2023年,钟开天先生以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终于在81岁高龄,完成了500米长卷中国画《郑和下西洋》,并在北京首展,接着在天津展出,引起文化艺术界的轰动。在北京首展开幕式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说:“这是一部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作品。钟开天先生今年八十有一,人生能有几个10年和13年呢?在今天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用13年的时间挖掘一个600年前的宏大叙事,钟开天先生做到了以传世之心修为传世之作,表达了他个人对中华文明历史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文艺创作要饱含家国情怀,要反映民族传统,要体现时代精神。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震古烁今,其钟鼎大气、汉唐雄风、大国风范,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步尘寰。钟开天是一位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国家,“常怀天下己任忧、久有文化强国梦”,所以他才能创作出一大批思想精深、主题宏大、艺术精湛的传世之作!被誉称为“旷世之作”、“史诗性艺术长卷”的中国画《郑和下西洋》,正是他“艺术报国”这一毕生追求的不二佐证!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十又三年磨一“卷” “西洋”再扬我国辉:省政协特聘艺术家钟开天创作《郑和下西洋》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9-13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

本报记者 伏自文

2024年5月18日,由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钟开天创作的中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隆重展出。来自首都军政界、教育界、科技界、书画艺术界、文化学术界、文博界、企业界、新闻界的500余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盛况空前,影响巨大。这部作品长达500米,高1.2米,画布设色,全画共三卷十八章,重360斤,细腻描绘了300多个场景、17000多个人物,1000多只舰船,1500多鸟兽,数不清的海涛风浪、房舍树木、贸易集市,全景式艺术地再现了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中东、印度、非洲30余国的历史壮举,生动再现了600多年前半个地球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钟开天先生植根人民、情系国家,胸怀报国之志,笔含复兴之愿,画作以文化的高度、历史的深度、情怀的厚度、艺术的广度,三维视角科艺同构、立意高远恢弘大气,形象生动地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和平友谊,弘扬华夏文明!

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郑和,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航海家与和平使者的典范,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中国航海文化辉煌成就的象征。借由郑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彰显一个可信、可爱且可敬的中国形象,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在全球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郑和是从云南走出去的伟大航海家,钟开天是彩云之南这块七彩热土哺育出的艺术大家,由钟开天创作《郑和下西洋》,或许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故事从福建长乐扬帆出海开始讲起,码头繁忙的景象,街道商贾云集;古时印度尼西亚,岛国林立,土沃物丰,玛瑙、豆蔻、胡椒、椰果无所不有;船队到访印度柯枝,郑和将家乡云南使用网鱼的扳罾传给当地渔民;当地盛产的胡椒、豆蔻被郑和使团收购;海边的香料市场,迎接各国客商,船队带来中国的瓷器、丝绸、铜鼎、茶叶,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钟开天先生将郑和“七下西洋”最为精彩的故事分为三卷十八章300多个具体场景,以连续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作为一部史诗性长卷,钟开天先生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南亚、东南亚、中东、印度洋沿岸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植被动物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每一间房舍、每一座庙宇、每一条船只、每一片海滩、每一匹战马、每一把刀枪、每一条街道、每一级石阶、每一个人物以及人的面貌形态、言谈举止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一个建筑都有异于其他建筑的特点,每一处景物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看似不经意的笔墨都经过深思熟虑,看似普通的物象,都有深刻的寓意。钟开天先生善于驾驭复杂的故事架构和各种宏大场面,如五虎门扬帆出海、万国来朝、肃清海盗陈祖义畅通海路、波斯湾战巨浪转危为安、访中东天方国麦加朝圣等等。这些宏大场面故事复杂、人物众多,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氛围的烘托等等要素很多,创作难度极大,对画家的统筹水平和驾驭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钟开天先生边创作边探索解决了这些问题。巧妙构图、合理经营位置,遵从平衡、对比和节奏的原则,合理安排画面元素,使之既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空旷;把握元素大小、形状、色彩和明暗的差异,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赋予各元素以和谐的排列和组织方式,使画面产生动态的美感,强化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正是这些科学的构图布阵和对复杂人物关系的巧妙处理,赋予了长卷史诗般的艺术品格。500米长卷,既有大开大合的恣意挥洒,又有精致入微的细节描绘,大到茫茫深海、旗舰龙船,小到飞禽羽毛、树叶纹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郑和下西洋》长卷既体现中国画的技法与特色,又兼有西方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支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作品在长度、体量、时间、场景、人物等方面实现了众多艺术突破:从二维空间进入三维空间,300多个场景自然转换,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山水、花鸟、人物、亭台楼阁、海洋、天空、建筑等众多元素集于一画,画面场景的丰富性、艺术元素的多样性、创作材料的复合性都超过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因而,《郑和下西洋》画展开幕,被称为“中国画坛里程碑事件”,画作被誉为“史诗性巨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陈士富说:“《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画坛多个第一,是美术史上的旷世巨作,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巨大艺术价值的宏大精品,是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业内专家认为,《郑和下西洋》长卷属宏构巨制,科学与艺术同构,历史与艺术交融,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既给人予强烈视觉冲击,又带给心灵巨大震撼。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所体现的文化艺术形象,具有大国风度、民族气派和时代精神,它以生动的画面,数以万计的人物,数十个国家的异域风情,向世界讲述了中华民族传递和平友谊、文明互鉴的中国故事,是一幅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的艺术精品。《郑和下西洋》立意高远,作品的时代意义在于:根植历史文化渊源,与中华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呼应“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促进文明交流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13载寒暑只为一张画

钟开天1942年生于云南昆明,自幼家境贫寒,但喜好书法、国画。他幼年在昆明华山西路一带,看到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得到最初的美术熏陶。钟开天1961年入伍,1962年7月,钟开天创作了他入伍后的第一幅绘画作品《新战士到家了》,这张画表达了钟开天对军队的热爱,对党的初心。从此,他以军队为家,爱党、爱国、爱军,先后当过战士、班长、副排长、报社编辑等,艺术从画墙报、幻灯片起步,逐步成长为昆明军区创作室美术创作员、成都军区美术创作员、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大学艺术顾问、中国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解放军书画院成都军区分院顾问、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员、云南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一步步进入国家最高殿堂。

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钟开天以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扎实的绘画功力,驾驭控制大画面的能力和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对于东西方文化的研究、比较、思考,其代表性作品宏构巨制,大气磅礡,壮丽辉煌,代表了国家文化艺术的形象。钟开天先生的代表作有展陈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壁画《壮丽中华――万里江山图》,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厅壁画《瑞祥春和图》,国防部外事大厅壁画《中华魂――万里长城图》,中南海紫光阁《江山多娇图》,军委八一大楼会议大厅《山花烂漫》,外宾会见厅《绿色瑰宝》,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七彩云南》(与李忠翔合作)等。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厅主体画必须代表国家文化艺术形象,体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风范。

钟开天先生认为,继承优秀传统主要应继承伟大的艺术精神,在继承传统上贯通古今还不够,还应横向移植,立足中华民族主体精神,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发展自己,创民族艺术之新,再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巍峨、大气磅礴。钟开天先生致力于把中国画推向现代,弘扬中国艺术的汉唐雄风,确立中国绘画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展现新时代中国胸怀“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夙愿!为此,2010年,时年68岁的钟开天先生,在家国情怀的驱使下,在数十年深厚艺术积淀的基础上,经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创作史诗性艺术长卷《郑和下西洋》。

下决心创作之初,钟开天当然也担心这一题材同其他画家“撞题”,要能把控和表现好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画家,第一年龄上应在55岁-65岁之间,太年轻了各方面积淀不够,太年长了精力又不及;第二人生与艺术阅历上要熟悉郑和及其船队所经国家的风土人情……钟开天坦言:“题材虽好,但工程浩大。画作的难度在于郑和下西洋留下的史料极少,考察起来难度很大。而美术需要形象,需要细节。”为此,钟开天花了大量时间在史料收集、考证方面。2010年-2014年,钟开天自费前往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非洲、中东国家,拜访专家学者、探访当地博物馆等,为创作搜集资料。2014年底开始动笔时,钟开天先生已经72岁了,“必须‘舍得’,专心做这一件事,放弃另外一些事。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在画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并且进行总结。”13年的时间,钟开天先生确实做到了“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笔笔在500米长卷上、一寸寸向前推进画作,9年时间青灯黄卷、呕心沥血地以笔墨为锄,以心血为墨,锲而不舍地在画卷上耕耘……这其中的艰辛,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特别是突发的新冠疫情肆虐全国,疫情三年,钟开天先生忧心忡忡了三年,“自从成为一名党的战士后,早就立下了牺牲报国的决心。也正是有这样的决心,才在古稀之年,又踏上创作500米长卷的艺术长征……”2022年年底疫情管控放开后,当时,画作已经接近尾声,时年80岁的钟开天先生面对自己已一掷10年的心血,为避免自己感染病毒而拖累创作甚而使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他只得把自己关在家中,整整4个月没有出过门、下过楼……

2023年,钟开天先生以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终于在81岁高龄,完成了500米长卷中国画《郑和下西洋》,并在北京首展,接着在天津展出,引起文化艺术界的轰动。在北京首展开幕式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说:“这是一部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作品。钟开天先生今年八十有一,人生能有几个10年和13年呢?在今天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用13年的时间挖掘一个600年前的宏大叙事,钟开天先生做到了以传世之心修为传世之作,表达了他个人对中华文明历史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文艺创作要饱含家国情怀,要反映民族传统,要体现时代精神。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震古烁今,其钟鼎大气、汉唐雄风、大国风范,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步尘寰。钟开天是一位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国家,“常怀天下己任忧、久有文化强国梦”,所以他才能创作出一大批思想精深、主题宏大、艺术精湛的传世之作!被誉称为“旷世之作”、“史诗性艺术长卷”的中国画《郑和下西洋》,正是他“艺术报国”这一毕生追求的不二佐证!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