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终,中国经济运行形势备受瞩目。
回看今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前三季度增长4.8%。9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显效,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认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时政微观察》从三个维度为你解读。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一些主要经济体经历低增长、高通胀的同时,中国有望完成“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继续保持在30%左右。这样的“稳定表现”,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展区
成绩来之不易,其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持续发力。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会议强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降准降息,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进一步降低;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预计到年底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10月17日,重庆市江北区,消费者选购电器。
从其他方面看,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亮色,支撑经济运行筑底企稳。
前三季度,铁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8%、19.1%,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同比增长5.4%;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7.9%。
这些细分领域的增长,单独来看可能并不显著,但累积起来却可以对整体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使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有支撑、有基础、有底气。
“进”的动能更加强劲
评判经济好不好,除了看经济增速,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无人机搭载快件从珠海飞抵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起降点。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新动能。”今年3月,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作出具体部署。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发展壮大。
△2024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新领域新赛道继续拓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也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透射出中国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轨迹。
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创新发展正展现出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今日之中国,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好”的态势持续巩固
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首先必须坚定必胜信心。
信心来自多方面——
从自身发展优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增长空间大等优势依然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
△第七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
如今,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55.4%提高到2023年的82.5%。当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14亿多中国人的消费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消费升级将会始终保持良好势头。这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深层优势,也是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优势。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从发展态势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
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我国不断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深化与共建国家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服贸会、进博会等一场场国际经贸盛会,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开放姿态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抓住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海南省海口港集装箱码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中国经济大船,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破浪前行。
2024-12-16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时至年终,中国经济运行形势备受瞩目。
回看今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前三季度增长4.8%。9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显效,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认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时政微观察》从三个维度为你解读。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
今年,一些主要经济体经历低增长、高通胀的同时,中国有望完成“5%左右”的增长预期目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继续保持在30%左右。这样的“稳定表现”,充分说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先进制造链展区
成绩来之不易,其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持续发力。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会议强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降准降息,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进一步降低;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预计到年底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10月17日,重庆市江北区,消费者选购电器。
从其他方面看,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亮色,支撑经济运行筑底企稳。
前三季度,铁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8%、19.1%,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90.9亿人次,同比增长5.4%;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7.9%。
这些细分领域的增长,单独来看可能并不显著,但累积起来却可以对整体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使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有支撑、有基础、有底气。
“进”的动能更加强劲
评判经济好不好,除了看经济增速,更要看发展动力是否强劲、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无人机搭载快件从珠海飞抵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起降点。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新动能。”今年3月,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作出具体部署。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发展壮大。
△2024年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7.5%;新领域新赛道继续拓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也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透射出中国经济求质而进、换挡升级的轨迹。
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创新发展正展现出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今日之中国,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好”的态势持续巩固
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首先必须坚定必胜信心。
信心来自多方面——
从自身发展优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增长空间大等优势依然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
△第七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
如今,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55.4%提高到2023年的82.5%。当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14亿多中国人的消费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消费升级将会始终保持良好势头。这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深层优势,也是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优势。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
从发展态势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
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我国不断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深化与共建国家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服贸会、进博会等一场场国际经贸盛会,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开放姿态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形势,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抓住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海南省海口港集装箱码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中国经济大船,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破浪前行。
2024-12-16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