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非遗传承人刘来旺:匠心铸就贡面传奇

时间:2025-01-13来源:河南日报点击量:106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叶鸿翔

1月11日,踏入位于信阳市潢川县的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仿佛置身于一个手工挂面的“艺术殿堂”。信步走进该公司负责人刘来旺的办公室,各种荣誉映入眼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两块匾牌尤为耀眼。

“近看宛如银丝随风闪,远望天降瀑布挂门川”,墙壁上一副对联的寥寥数语,更是将手工挂面的神奇工艺勾勒得淋漓尽致。

细细端详,这贡面,条细如丝,色洁如银,中空如管,每一根都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现代社会的浪潮冲击下,许多传统技艺都面临严峻考验,潢川空心贡面却在一位匠人的坚守下,稳稳扎根,持续飘香。他,就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来旺。

半生坚守,精雕空心贡面之美

刘来旺出生在一个贡面世家。他与潢川空心贡面的缘分,始于儿时的耳濡目染。年幼的他,跟随长辈穿梭于面坊,看着一团团面粉在父辈手中神奇变幻,化作丝丝缕缕的银丝,心中满是惊叹与憧憬,一颗传承的种子就此悄然种下。

岁月流转,刘来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作为空心贡面的第七代传承人,正式踏上传承之路。起初,传统贡面制作全靠手工,工序繁杂琐碎,从选料、和面、醒面,到开条、盘条、上杆、晾晒,足有27道精细工序、历时20多个小时,每一道都暗藏玄机,不容有失。

单是和面,为调出恰到好处的筋道口感,就得精准把控盐水比例,反复揉压上百斤面粉,直至双臂酸麻、腰背僵直。夏日酷热,面坊似蒸笼,汗水湿透衣衫,他未曾停手;寒冬凛冽,冷水刺骨,手指冻得通红麻木,他依旧坚守。

为了掌握上杆技巧,让贡面均匀悬挂、晾晒成型,刘来旺无数次在晨曦微露时苦练。从最初的手忙脚乱、面条频繁断裂,到后来的一气呵成、根根银丝轻盈垂挂,背后是数不清的日夜钻研。靠着这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他渐渐精通了贡面制作的每一处细节,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贡面师傅。

传统手工贡面制作周期长、产量有限,成本居高不下,初期打开市场时,订单寥寥,资金回笼慢,时常让刘来旺觉得步履维艰。面对同行低价工业化产品冲击,他的贡面因成本高,在价格上不占优势,销售陷入困境。而年轻人多外出务工,不愿投身这门辛苦的传统手艺,贡面传承人才青黄不接,让他忧心忡忡。

即便困境重重,刘来旺眼中的光从未熄灭。资金紧张,他四处奔走,向亲友借款、争取政府扶持资金、拉来少量投资,一点点盘活生产;市场遇冷,他亲自带着贡面跑展销、入商超、做试吃,用美味征服消费者;人才稀缺,他放下身段,求贤若渴,招募年轻人,还办起培训班,将技艺毫无保留传授,给予优厚待遇,只为留住传承火种。

他深知,要想让贡面在新时代站稳脚跟,仅靠传承还不够。于是,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着力改善生产环境,引入现代质检体系,让古老的贡面制作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得贡面在省内外声名远扬,深受百姓喜爱。

创新突围,让贡面 “潮” 味十足

在传承的坚实根基上,刘来旺敏锐捕捉市场脉搏,大胆创新求变。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古籍方志,探寻贡面历史文化根源,将传统工艺的精髓与现代科学原理相结合,优化生产流程,让贡面品质更稳定;另一方面,他大胆尝试新口味、新包装。积极跨界融合,除研发出葛根、芡实、紫薯、甲鱼等养生贡面外,还与当地茶企联手,推出茶香贡面,以信阳毛尖的清新茶香沁入面丝,为传统风味注入新韵。

销售模式上,他拥抱互联网浪潮,搭建线上销售平台,通过电商直播,让贡面制作过程实时呈现在观众眼前,主播现场烹煮,展示贡面的诱人美味,线上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2024年网上销量占据销售总量的40%左右,2025年还有望实现新突破。”刘来旺信心满满。

同时,他精心打造贡面文化体验工坊,游客可亲临现场参与制作,感受手工魅力,带走专属自己的贡面作品,让潢川空心贡面从 “舌尖美味” 跃升为 “文化潮品”,畅销全国,迈向世界美食舞台。

2024年,乘着“苏信合作”的东风,贡面走进苏杭的大街小巷,融入当地饮食,备受老百姓追捧。而在上海,空心贡面以高品质入选“豫农优品”,作为河南食品先锋打入上海市场,从地方特产迈向全国知名品牌,精彩展示中国传统面食的神奇魅力。

如今,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工坊+农户”形式,年产空心贡面3600吨,销售额9600万元,带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家,小作坊家17家,家庭作坊262家,产业规模7亿元。空心贡面已然发展成一项特色支柱产业,为潢川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但刘来旺并不满足于此。“传统食品企业,不能守着过去的‘一亩三分地’,要与时俱进,才有明天!” 刘来旺认为,潢川贡面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立贡面产业园,大家抱团发力,这样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

匠心传承,守护贡面传统技艺

岁月的年轮滚滚向前。如今,接力棒再度交接,稳稳落入刘来旺儿子刘蕾的手中,第八代传承人意气风发,兼具匠心与创新思维。刘来旺满怀自豪地说:“我们一家三代,必将矢志不渝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每一根贡面都承载着先辈们的心血和期望。”

为了让潢川空心贡面这一古老技艺后继有人,刘来旺不辞辛劳,积极投身于非遗传承的推广事业。他频繁走进校园,在校园的手工课堂上,亲自为孩子们示范贡面制作的基础步骤。孩子们瞪大眼睛,满是新奇与向往,小手学着师傅的样子,努力揉搓面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一颗热爱传统技艺的种子就此种下。

对于那些有志于深入学习贡面技艺的年轻人,刘来旺更是倾囊相授。他的作坊里,时常有年轻学徒忙碌的身影,从最初打下手,到逐渐独立操作各道工序,刘来旺全程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窍门毫无保留地分享,只为培养出新一代贡面传承人,让这缕传承之光,永不黯淡,照亮贡面走向未来的漫漫长路。

刘来旺,这位朴实的匠人,用半生岁月为潢川空心贡面注入新的生命力。他是传统技艺的忠诚守护者,在手工工坊里,用双手的温度与执着,让古老贡面延续千年韵味;他是创新发展的开拓者,以敏锐眼光、果敢尝试,为贡面拓宽天地;他更是非遗传承的燃灯者,在校园、社区播撒传承火种,照亮后人前行之路。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非遗传承人刘来旺:匠心铸就贡面传奇

时间:2025-01-13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 通讯员 叶鸿翔

1月11日,踏入位于信阳市潢川县的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仿佛置身于一个手工挂面的“艺术殿堂”。信步走进该公司负责人刘来旺的办公室,各种荣誉映入眼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乡村特色产品”两块匾牌尤为耀眼。

“近看宛如银丝随风闪,远望天降瀑布挂门川”,墙壁上一副对联的寥寥数语,更是将手工挂面的神奇工艺勾勒得淋漓尽致。

细细端详,这贡面,条细如丝,色洁如银,中空如管,每一根都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现代社会的浪潮冲击下,许多传统技艺都面临严峻考验,潢川空心贡面却在一位匠人的坚守下,稳稳扎根,持续飘香。他,就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来旺。

半生坚守,精雕空心贡面之美

刘来旺出生在一个贡面世家。他与潢川空心贡面的缘分,始于儿时的耳濡目染。年幼的他,跟随长辈穿梭于面坊,看着一团团面粉在父辈手中神奇变幻,化作丝丝缕缕的银丝,心中满是惊叹与憧憬,一颗传承的种子就此悄然种下。

岁月流转,刘来旺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作为空心贡面的第七代传承人,正式踏上传承之路。起初,传统贡面制作全靠手工,工序繁杂琐碎,从选料、和面、醒面,到开条、盘条、上杆、晾晒,足有27道精细工序、历时20多个小时,每一道都暗藏玄机,不容有失。

单是和面,为调出恰到好处的筋道口感,就得精准把控盐水比例,反复揉压上百斤面粉,直至双臂酸麻、腰背僵直。夏日酷热,面坊似蒸笼,汗水湿透衣衫,他未曾停手;寒冬凛冽,冷水刺骨,手指冻得通红麻木,他依旧坚守。

为了掌握上杆技巧,让贡面均匀悬挂、晾晒成型,刘来旺无数次在晨曦微露时苦练。从最初的手忙脚乱、面条频繁断裂,到后来的一气呵成、根根银丝轻盈垂挂,背后是数不清的日夜钻研。靠着这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他渐渐精通了贡面制作的每一处细节,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贡面师傅。

传统手工贡面制作周期长、产量有限,成本居高不下,初期打开市场时,订单寥寥,资金回笼慢,时常让刘来旺觉得步履维艰。面对同行低价工业化产品冲击,他的贡面因成本高,在价格上不占优势,销售陷入困境。而年轻人多外出务工,不愿投身这门辛苦的传统手艺,贡面传承人才青黄不接,让他忧心忡忡。

即便困境重重,刘来旺眼中的光从未熄灭。资金紧张,他四处奔走,向亲友借款、争取政府扶持资金、拉来少量投资,一点点盘活生产;市场遇冷,他亲自带着贡面跑展销、入商超、做试吃,用美味征服消费者;人才稀缺,他放下身段,求贤若渴,招募年轻人,还办起培训班,将技艺毫无保留传授,给予优厚待遇,只为留住传承火种。

他深知,要想让贡面在新时代站稳脚跟,仅靠传承还不够。于是,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着力改善生产环境,引入现代质检体系,让古老的贡面制作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光彩,使得贡面在省内外声名远扬,深受百姓喜爱。

创新突围,让贡面 “潮” 味十足

在传承的坚实根基上,刘来旺敏锐捕捉市场脉搏,大胆创新求变。一方面,他深入钻研古籍方志,探寻贡面历史文化根源,将传统工艺的精髓与现代科学原理相结合,优化生产流程,让贡面品质更稳定;另一方面,他大胆尝试新口味、新包装。积极跨界融合,除研发出葛根、芡实、紫薯、甲鱼等养生贡面外,还与当地茶企联手,推出茶香贡面,以信阳毛尖的清新茶香沁入面丝,为传统风味注入新韵。

销售模式上,他拥抱互联网浪潮,搭建线上销售平台,通过电商直播,让贡面制作过程实时呈现在观众眼前,主播现场烹煮,展示贡面的诱人美味,线上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2024年网上销量占据销售总量的40%左右,2025年还有望实现新突破。”刘来旺信心满满。

同时,他精心打造贡面文化体验工坊,游客可亲临现场参与制作,感受手工魅力,带走专属自己的贡面作品,让潢川空心贡面从 “舌尖美味” 跃升为 “文化潮品”,畅销全国,迈向世界美食舞台。

2024年,乘着“苏信合作”的东风,贡面走进苏杭的大街小巷,融入当地饮食,备受老百姓追捧。而在上海,空心贡面以高品质入选“豫农优品”,作为河南食品先锋打入上海市场,从地方特产迈向全国知名品牌,精彩展示中国传统面食的神奇魅力。

如今,河南旺鑫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工坊+农户”形式,年产空心贡面3600吨,销售额9600万元,带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家,小作坊家17家,家庭作坊262家,产业规模7亿元。空心贡面已然发展成一项特色支柱产业,为潢川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但刘来旺并不满足于此。“传统食品企业,不能守着过去的‘一亩三分地’,要与时俱进,才有明天!” 刘来旺认为,潢川贡面要实现大发展,必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立贡面产业园,大家抱团发力,这样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

匠心传承,守护贡面传统技艺

岁月的年轮滚滚向前。如今,接力棒再度交接,稳稳落入刘来旺儿子刘蕾的手中,第八代传承人意气风发,兼具匠心与创新思维。刘来旺满怀自豪地说:“我们一家三代,必将矢志不渝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每一根贡面都承载着先辈们的心血和期望。”

为了让潢川空心贡面这一古老技艺后继有人,刘来旺不辞辛劳,积极投身于非遗传承的推广事业。他频繁走进校园,在校园的手工课堂上,亲自为孩子们示范贡面制作的基础步骤。孩子们瞪大眼睛,满是新奇与向往,小手学着师傅的样子,努力揉搓面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一颗热爱传统技艺的种子就此种下。

对于那些有志于深入学习贡面技艺的年轻人,刘来旺更是倾囊相授。他的作坊里,时常有年轻学徒忙碌的身影,从最初打下手,到逐渐独立操作各道工序,刘来旺全程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窍门毫无保留地分享,只为培养出新一代贡面传承人,让这缕传承之光,永不黯淡,照亮贡面走向未来的漫漫长路。

刘来旺,这位朴实的匠人,用半生岁月为潢川空心贡面注入新的生命力。他是传统技艺的忠诚守护者,在手工工坊里,用双手的温度与执着,让古老贡面延续千年韵味;他是创新发展的开拓者,以敏锐眼光、果敢尝试,为贡面拓宽天地;他更是非遗传承的燃灯者,在校园、社区播撒传承火种,照亮后人前行之路。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