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第三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研讨了海洋牧场在修复海域生境和生物资源养护中的作用,并交流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会上,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年度4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评价结果,其中被列为“好”的示范区有5个,被誉为“海上塞罕坝”的唐山祥云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排在首位,成为海洋牧场的中国样本。
祥云湾海洋牧场秉持“牧渔富民,养海报国”使命,一方面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恢复生物资源,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1、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研究发现,历史上渤海沿海曾广泛存在牡蛎礁、海藻场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为无数海洋生命提供了栖息、索饵、产卵、孵化场所,是黄渤海各大渔场的生态根基。上述生境受损是渤海荒漠化、滦河口渔场消失的重要原因。为此,祥云湾海洋牧场开展了贝礁、藻场建设:2009年以来自主设计了20余种人工礁体,累计建设投资1.8亿元,建设贝藻礁区9000亩,投放各类贝藻礁110万多空方,增殖海参苗种20万公斤,放流魁蚶7000万粒,移植大型藻类300万株,使海藻覆盖率达15%以上,海域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海洋生物量比修复前增加了40倍以上。
海草床建设:查明了示范区附近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的鳗草海草床,是国内分布面积最大的鳗草海草床;并实施了鳗草生活史特征调查、海草床及周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移植海草的时间区域种类选择及修复方案与移植效果现场追踪、鳗草人工种子库的构建等工作。2019年至今,实验性移植、种植海草面积约50 公顷。
科技能力建设: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中心、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等专业院所长期开展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省级“近海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唐山蓝色粮仓研究中心”等10余个科研平台。自主研发的 “祥云湾海洋牧场贝藻礁生态系统重构工程技术与应用”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2019-2022年有关课题研究。已受理发明专利3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参与科学专著3部,发表论文10篇。
2、优化产业生态系统
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公司渔港为依托,汇集资质、资源、资产、资金、数据,为渔民创业增收打造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与渔民、养殖户组建产业联盟体,创新主体激励机制,扶持认同绿色发展原则、有能力的主体自主经营,并为其提供孵化期、免租金、先回本再分成、盈利拿大头等激励条款,同时,通过持续系统地监测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用科学数据支撑产业业态布局,并指导渔民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上述措施使渔民、养殖户为生态修复的受益者、参与者,从而使海洋牧场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养护,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渔区社会稳定。
十几年来,唐山海洋牧场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指导思想,把打造中国样本作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仰。公司以海洋强国战略定位海洋生态修复意义,从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中汲取经营哲学,形成了牧渔富民、养海报国的企业使命,志在富民报国的企业担当;以水为师、海量共事的企业价值观,融四海一家,以大海的气量与天下共事;中国一流、对标世界的企业愿景,以国内一流的海洋牧场业绩,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样本。海洋牧场建设伊始,就确立了以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为宗旨,以祥云湾稀有天然资源为基础,以贝藻礁生态系统建设为手段,以创新海洋产业联盟为载体,以海洋休闲渔业体验为辐射,以拓展跨界式价值链为追求的企业持续发展思想。该公司从2016年提出构筑“海上塞罕坝”的宏伟蓝图,致力打造海洋牧场的中国样本成效显著。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唐山海洋牧场通过创新贝藻礁生态系统重构模式,通过海洋牧场建设,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样本。(摄影:李霞)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一年前,第三届中国国际海洋牧场发展论坛研讨了海洋牧场在修复海域生境和生物资源养护中的作用,并交流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会上,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年度4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评价结果,其中被列为“好”的示范区有5个,被誉为“海上塞罕坝”的唐山祥云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排在首位,成为海洋牧场的中国样本。
祥云湾海洋牧场秉持“牧渔富民,养海报国”使命,一方面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恢复生物资源,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1、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研究发现,历史上渤海沿海曾广泛存在牡蛎礁、海藻场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为无数海洋生命提供了栖息、索饵、产卵、孵化场所,是黄渤海各大渔场的生态根基。上述生境受损是渤海荒漠化、滦河口渔场消失的重要原因。为此,祥云湾海洋牧场开展了贝礁、藻场建设:2009年以来自主设计了20余种人工礁体,累计建设投资1.8亿元,建设贝藻礁区9000亩,投放各类贝藻礁110万多空方,增殖海参苗种20万公斤,放流魁蚶7000万粒,移植大型藻类300万株,使海藻覆盖率达15%以上,海域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海洋生物量比修复前增加了40倍以上。
海草床建设:查明了示范区附近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的鳗草海草床,是国内分布面积最大的鳗草海草床;并实施了鳗草生活史特征调查、海草床及周边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移植海草的时间区域种类选择及修复方案与移植效果现场追踪、鳗草人工种子库的构建等工作。2019年至今,实验性移植、种植海草面积约50 公顷。
科技能力建设: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中心、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等专业院所长期开展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省级“近海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唐山蓝色粮仓研究中心”等10余个科研平台。自主研发的 “祥云湾海洋牧场贝藻礁生态系统重构工程技术与应用”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2019-2022年有关课题研究。已受理发明专利3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参与科学专著3部,发表论文10篇。
2、优化产业生态系统
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公司渔港为依托,汇集资质、资源、资产、资金、数据,为渔民创业增收打造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与渔民、养殖户组建产业联盟体,创新主体激励机制,扶持认同绿色发展原则、有能力的主体自主经营,并为其提供孵化期、免租金、先回本再分成、盈利拿大头等激励条款,同时,通过持续系统地监测对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用科学数据支撑产业业态布局,并指导渔民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上述措施使渔民、养殖户为生态修复的受益者、参与者,从而使海洋牧场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养护,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渔区社会稳定。
十几年来,唐山海洋牧场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指导思想,把打造中国样本作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仰。公司以海洋强国战略定位海洋生态修复意义,从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中汲取经营哲学,形成了牧渔富民、养海报国的企业使命,志在富民报国的企业担当;以水为师、海量共事的企业价值观,融四海一家,以大海的气量与天下共事;中国一流、对标世界的企业愿景,以国内一流的海洋牧场业绩,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样本。海洋牧场建设伊始,就确立了以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为宗旨,以祥云湾稀有天然资源为基础,以贝藻礁生态系统建设为手段,以创新海洋产业联盟为载体,以海洋休闲渔业体验为辐射,以拓展跨界式价值链为追求的企业持续发展思想。该公司从2016年提出构筑“海上塞罕坝”的宏伟蓝图,致力打造海洋牧场的中国样本成效显著。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唐山海洋牧场通过创新贝藻礁生态系统重构模式,通过海洋牧场建设,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样本。(摄影:李霞)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