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闽江入海口,风平浪静。江边,金色的阳光倒映着马尾造船厂旧址里一栋高大的红色建筑,宁静中散发着历史的温情与庄严。
这就是新年刚刚开馆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
更丰富的文物、全新的展陈……新馆运用多种展示手段,让船政文化“活”起来。
1866年,船政在福州马尾诞生。造舰船、办教育、育人才、兴海军、试飞机,这里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自强之道、复兴之路的先锋阵地。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对船政文化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曾指出“要注意发展马尾地方文化,如马尾的船政局、马尾水师学堂、马尾造船厂等,都很有特色,这些历史古迹要很好地加以保护”。牢记嘱托,传承和发扬“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近年来,福州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加强船政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大力推进船政文化城建设。此次开馆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由原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进行功能和外立面改造而成,是船政文化城马尾造船厂片区(一期)项目的点睛之作。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内景 池远摄/光明图片
“原来的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昭忠祠旁,依山而建,空间有限。此次借助船政文化城的建设,将新馆选址在船政文化城核心区——造船厂片区内,是对船政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凸显了船政文化的主轴线。”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负责人王芳介绍,新馆位于船政天后宫—总理船政衙门—造船厂片区—闽江这一船政文化主轴线上。这条轴线从1866年船政创建之初形成,串联着船政核心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关系。她说:“新馆作为整个船政文化城叙事的开端,其建筑设计在构思上取‘对话’的意象。它既是对这条传统文化轴线的强调,也寓意着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新馆的外立面设计体现了浓郁的船政元素,整体虚实对比,造型简洁,彰显出船政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鲜明的船政特色。走进博物馆正门大厅,在一组古铜色的主题浮雕前,讲解员黄金华正在向观众娓娓介绍:“浮雕巧妙结合了诸多的船政要素和海洋元素,中间是以船政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为原型塑造的,它象征着船政冲破旧时代的枷锁,追寻近代化的光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蔚蓝色大海上扬帆起航、劈波斩浪。”
新馆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为展示核心,其基本陈列“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方面全面介绍船政的历史和文化,气势更加雄伟、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展览主题更加鲜明。
王芳说:“新馆馆舍面积从原来的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4400多平方米,展示空间条件更好,弥补了原馆舍一些功能上的欠缺,不仅为博物馆未来提升等级做好铺垫,还更好地展示了船政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中华民族向海图强、伟大复兴的磅礴气势。”她认为,新馆的建设也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一次自我升华,随着馆舍和基本陈列的提升,必然会提高博物馆在学术界和文博界的受关注度,对船政文化5A级景区建设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硬件提升外,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在软件提升上也下足了功夫。海内外和海峡两岸多地船政海军史专家、船政后裔、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出谋划策,对新馆展陈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并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新征集的船政文物史料等及时融入新馆的展陈中。
馆内,国家一级文物“1871年船政车床”“通济舰舵轮原件”等镇馆之宝令人惊叹,黑科技助阵也让人耳目一新:智能沙盘再现150年前船政十三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火车在厂区内穿行,轮船在江面游走……沙盘前的智能触屏,让游客有了生动的交互体验;3D影厅让人如临其境,以雄鹰视角俯瞰船政全景。雕塑造景、微缩景观、船模、漆画等作品装点着展厅,让新馆有种艺术的美感,也让游客一步百年,直观感受船政的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的策展人,他说:“新馆的展示中,除了对有关船政历史的陈列进行精雕细琢外,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就是在第三层展厅新增了‘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的展示部分,对船政引以为傲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进行了系统梳理,第一次用直观的形式将‘船政文化’的概念、内容全面公之于众。其中所蕴含的诸多主题:船政文化研究的学术历程、船政教育和工业文化的发展、船政对周边社会的影响、由船政而形成的船政与海军家族、船政文化与中国海洋文化的关联,被置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和把握,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船政文化的外延。”
在新馆的第三层展厅里,游客还可以从“一首诗”“一幅画”当中感受到船政的国际影响力。有关船政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部分,展示了英国女诗人Cicely Fox Smith撰写的诗歌《途经古老的罗星塔》,以及澳大利亚画家李查·林顿绘制的油画《在闽江上》。它们从艺术的角度生动还原了马尾独特的海洋文化传统,闽江一带繁盛的中外海上贸易场景,也直观地解释了近代船政选址马尾的重要历史背景。
一位船政后裔在参观新馆之后赞不绝口:“一进入新馆就感觉‘高大上’,各种科技让文物‘活’了起来。尤其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船政文化的板块,介绍了很多船政的教育传承、海军变迁等。”他说,作为船政后裔,一直关注祖国的海军建设。“从清末孱弱的海军到现在,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一代代海军人的努力。希望参观者们通过参观,除了感受船政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还能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马尾船政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独具特色,创造了多个第一:建立了我国近代第一家上规模的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艘铁壳轮船,培育了我国最早的海军部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水上双翼甲型教练机。同时,马尾的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最早的一个海军学院,是海军的摇篮,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和民族英雄。
听着讲解员的精彩解说,观众郑树生心潮澎湃:“马尾船政在历史上创造这么多第一,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今天的我们更要树立信心,奋力开拓,传承和弘扬‘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努力争创出更多的第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冬日的闽江入海口,风平浪静。江边,金色的阳光倒映着马尾造船厂旧址里一栋高大的红色建筑,宁静中散发着历史的温情与庄严。
这就是新年刚刚开馆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
更丰富的文物、全新的展陈……新馆运用多种展示手段,让船政文化“活”起来。
1866年,船政在福州马尾诞生。造舰船、办教育、育人才、兴海军、试飞机,这里成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自强之道、复兴之路的先锋阵地。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对船政文化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曾指出“要注意发展马尾地方文化,如马尾的船政局、马尾水师学堂、马尾造船厂等,都很有特色,这些历史古迹要很好地加以保护”。牢记嘱托,传承和发扬“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近年来,福州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加强船政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大力推进船政文化城建设。此次开馆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由原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进行功能和外立面改造而成,是船政文化城马尾造船厂片区(一期)项目的点睛之作。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内景 池远摄/光明图片
“原来的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昭忠祠旁,依山而建,空间有限。此次借助船政文化城的建设,将新馆选址在船政文化城核心区——造船厂片区内,是对船政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凸显了船政文化的主轴线。”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负责人王芳介绍,新馆位于船政天后宫—总理船政衙门—造船厂片区—闽江这一船政文化主轴线上。这条轴线从1866年船政创建之初形成,串联着船政核心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关系。她说:“新馆作为整个船政文化城叙事的开端,其建筑设计在构思上取‘对话’的意象。它既是对这条传统文化轴线的强调,也寓意着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新馆的外立面设计体现了浓郁的船政元素,整体虚实对比,造型简洁,彰显出船政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鲜明的船政特色。走进博物馆正门大厅,在一组古铜色的主题浮雕前,讲解员黄金华正在向观众娓娓介绍:“浮雕巧妙结合了诸多的船政要素和海洋元素,中间是以船政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为原型塑造的,它象征着船政冲破旧时代的枷锁,追寻近代化的光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蔚蓝色大海上扬帆起航、劈波斩浪。”
新馆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为展示核心,其基本陈列“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方面全面介绍船政的历史和文化,气势更加雄伟、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展览主题更加鲜明。
王芳说:“新馆馆舍面积从原来的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4400多平方米,展示空间条件更好,弥补了原馆舍一些功能上的欠缺,不仅为博物馆未来提升等级做好铺垫,还更好地展示了船政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中华民族向海图强、伟大复兴的磅礴气势。”她认为,新馆的建设也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一次自我升华,随着馆舍和基本陈列的提升,必然会提高博物馆在学术界和文博界的受关注度,对船政文化5A级景区建设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硬件提升外,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在软件提升上也下足了功夫。海内外和海峡两岸多地船政海军史专家、船政后裔、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出谋划策,对新馆展陈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并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新征集的船政文物史料等及时融入新馆的展陈中。
馆内,国家一级文物“1871年船政车床”“通济舰舵轮原件”等镇馆之宝令人惊叹,黑科技助阵也让人耳目一新:智能沙盘再现150年前船政十三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火车在厂区内穿行,轮船在江面游走……沙盘前的智能触屏,让游客有了生动的交互体验;3D影厅让人如临其境,以雄鹰视角俯瞰船政全景。雕塑造景、微缩景观、船模、漆画等作品装点着展厅,让新馆有种艺术的美感,也让游客一步百年,直观感受船政的历史厚度和文化深度。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的策展人,他说:“新馆的展示中,除了对有关船政历史的陈列进行精雕细琢外,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就是在第三层展厅新增了‘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的展示部分,对船政引以为傲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进行了系统梳理,第一次用直观的形式将‘船政文化’的概念、内容全面公之于众。其中所蕴含的诸多主题:船政文化研究的学术历程、船政教育和工业文化的发展、船政对周边社会的影响、由船政而形成的船政与海军家族、船政文化与中国海洋文化的关联,被置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和把握,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船政文化的外延。”
在新馆的第三层展厅里,游客还可以从“一首诗”“一幅画”当中感受到船政的国际影响力。有关船政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部分,展示了英国女诗人Cicely Fox Smith撰写的诗歌《途经古老的罗星塔》,以及澳大利亚画家李查·林顿绘制的油画《在闽江上》。它们从艺术的角度生动还原了马尾独特的海洋文化传统,闽江一带繁盛的中外海上贸易场景,也直观地解释了近代船政选址马尾的重要历史背景。
一位船政后裔在参观新馆之后赞不绝口:“一进入新馆就感觉‘高大上’,各种科技让文物‘活’了起来。尤其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船政文化的板块,介绍了很多船政的教育传承、海军变迁等。”他说,作为船政后裔,一直关注祖国的海军建设。“从清末孱弱的海军到现在,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一代代海军人的努力。希望参观者们通过参观,除了感受船政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还能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马尾船政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独具特色,创造了多个第一:建立了我国近代第一家上规模的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艘铁壳轮船,培育了我国最早的海军部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水上双翼甲型教练机。同时,马尾的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最早的一个海军学院,是海军的摇篮,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思想家和民族英雄。
听着讲解员的精彩解说,观众郑树生心潮澎湃:“马尾船政在历史上创造这么多第一,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今天的我们更要树立信心,奋力开拓,传承和弘扬‘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努力争创出更多的第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光明日报记者 高建进
2023-02-27
2023-01-10
2022-12-20
2022-12-08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