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这家人文考古书店靠什么走红

时间:2022-01-07来源:北京晚报点击量:618

  满屋子冷门的考古书籍,一天也难得有两三位顾客,这是人文考古书店以往的常态。前不久,因为一篇报道,书店坚守十年、年销售500万元的故事在网上传开了,不少读者慕名而来,让店主洪霞第一次尝到了走红的滋味。她惊讶地发现:“去年12月实体书店一个月的营业额,抵得上前年全年的。”

  103个书架上全是专业考古书

  从花园桥地铁站出来,穿过几条人烟稀少的街巷,人文考古书店就在一幢黑色小楼的一层,六个红色大字组成的招牌颇为传统。

  走进书店,更有一种穿越到上世纪90年代的感觉。总共125平方米的两间屋子,塞满了一排排高到天花板的书架,书架上是密密麻麻的考古、文博类书籍。为充分利用空间,书架间窄得只容一人穿行,边上还堆着一摞摞纸箱,里面装的都是机构订购的图书。

  有意思的是,每个书架上都挂着一个木制的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天”“地”“玄”“黄”……34岁的店主洪霞解释:“书架最初标记用的是26个英文字母,但随着书架越来越多,字母不够用了,就换成《千字文》。现在,书店一共有103个书架,图书1万余种,6万余册。”

  店里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书架上挂着的对联“欲知身外千古事,且读店中万种书”,成了最贴切的“广告语”。店里的书以《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为参考进行分类整理,包括考古报告、研究专著及会议(个人)文集类,博物馆研究、展览图录类,甲骨、简帛、古文字、碑刻、墓志等文献类,青铜器、铜镜、玉器、陶器等器物研究类,石窟、壁画、汉画像砖石、雕塑等艺术类,丝绸之路、西域考古、历史地理等历史文化类。正是这些看似冷门的书,让洪霞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考古文博为主题的专业独立书店。”

  年销售500万元靠的是专业

  人文考古书店创办于2012年6月,创始人安也致是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的妻子。当时,洪霞还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在书店兼职。

  书店创办不久,就迎来了网上书店的热潮,很多实体书店因此关门。人文考古书店也开了网店,起初只是想作为一个展示的窗口,没想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开始有研究者和机构找到书店,批量下单。“考古书比较小众,客户想买的话只能一家家店去搜,但在我们这里可以一站式买齐。而且,这类书籍在大型电商平台也不会疯狂打折。”书店还编纂了详细的书目,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迅速开出个性化的书单,店员对书籍种类和内容也非常熟悉,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介绍。

  足够的专业和坚持,让书店从开业初期的举步维艰慢慢运转了起来,在考古圈内也打响了名号。现在,这家小众书店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机构客户贡献了近300万元,网店约180万元,实体店销售12万至15万元。“虽说年营收500万元,可扣除每年300多万元的进书成本,再加上人工、房租和办公费用,一年利润不到20万元。”仅有的这点利润,也变成了书库里的藏书。

  有些“宝藏书”,洪霞把它锁进柜子里从来不卖,有需要的读者也只能在店里翻阅。“比如这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现在市面上非常少了。”洪霞透露,这些书有的是卖到只剩最后一本,有的是她从网上高价淘来的,还有些是七八千一本的高价书,“留下它们不为升值,就是希望发挥书的价值,能被人不断翻阅。”

  这段时间,书店在网上走红后,很多读者冒着严寒找来,这也让洪霞意识到,“除了专业的研究者、学生,其实爱好考古、文博的读者很多,未来我们也要更好地为这些读者服务。”对于“网红书店”这个标签,她也不抗拒,“据我观察,来书店的更多的是冲着我们的书而来,这是我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情。”

  85后店主把书店作为终身事业

  从兼职店员到店长,再到“第二代书店老板”,洪霞见证了书店发展的每一步。其间,她也曾离开过一段时间,想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去了一家文化公司从事新媒体工作。“但心里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少了点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作为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她也不甘心就此放下自己的专业。于是,一年后又回到了书店。

  “没想到我的新媒体工作经验也用到了书店的宣传上。”在她的打理下,书店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每日都会推介新书,目前已经累积了30多万粉丝。这也让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读者认识了人文考古书店。

  毕业后,洪霞的同学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去了博物馆,家里人也曾建议她去考公务员。但她觉得,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很开心。“开书店是我从高中开始就有的梦想,所以只要没有大的变故,我是把它当做终身事业去做的。”

  凭借独特的定位和经营理念,人文考古书店多次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书店”,最近还刚刚获得2021北京“示范书店”称号,这些荣誉让洪霞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在疫情期间堪称雪中送炭,不仅从经济上直接帮助书店渡过难关,从精神上更是对书店从业者的支持和肯定,让我们能够在选好书、服务好读者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在洪霞看来,考古书店的成功经验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但她坚信:“如果能够坚持在某一个领域深耕,再专业的书店都是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是需要前面三到五年的投入和坚持。”

  一直以来,洪霞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打造“书店+图书馆”的模式,只是苦于租金太高找不到合适的场地。现在,她也想向社会机构发出合作的邀请:“如果可以,我们共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体验。书店+图书馆,这也算是我个人对于书店经营的终极理想。” (记者 李俐)


编辑:钱谦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这家人文考古书店靠什么走红

时间:2022-01-07来源:北京晚报

  满屋子冷门的考古书籍,一天也难得有两三位顾客,这是人文考古书店以往的常态。前不久,因为一篇报道,书店坚守十年、年销售500万元的故事在网上传开了,不少读者慕名而来,让店主洪霞第一次尝到了走红的滋味。她惊讶地发现:“去年12月实体书店一个月的营业额,抵得上前年全年的。”

  103个书架上全是专业考古书

  从花园桥地铁站出来,穿过几条人烟稀少的街巷,人文考古书店就在一幢黑色小楼的一层,六个红色大字组成的招牌颇为传统。

  走进书店,更有一种穿越到上世纪90年代的感觉。总共125平方米的两间屋子,塞满了一排排高到天花板的书架,书架上是密密麻麻的考古、文博类书籍。为充分利用空间,书架间窄得只容一人穿行,边上还堆着一摞摞纸箱,里面装的都是机构订购的图书。

  有意思的是,每个书架上都挂着一个木制的牌子,上面用毛笔写着“天”“地”“玄”“黄”……34岁的店主洪霞解释:“书架最初标记用的是26个英文字母,但随着书架越来越多,字母不够用了,就换成《千字文》。现在,书店一共有103个书架,图书1万余种,6万余册。”

  店里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书架上挂着的对联“欲知身外千古事,且读店中万种书”,成了最贴切的“广告语”。店里的书以《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为参考进行分类整理,包括考古报告、研究专著及会议(个人)文集类,博物馆研究、展览图录类,甲骨、简帛、古文字、碑刻、墓志等文献类,青铜器、铜镜、玉器、陶器等器物研究类,石窟、壁画、汉画像砖石、雕塑等艺术类,丝绸之路、西域考古、历史地理等历史文化类。正是这些看似冷门的书,让洪霞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考古文博为主题的专业独立书店。”

  年销售500万元靠的是专业

  人文考古书店创办于2012年6月,创始人安也致是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的妻子。当时,洪霞还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在书店兼职。

  书店创办不久,就迎来了网上书店的热潮,很多实体书店因此关门。人文考古书店也开了网店,起初只是想作为一个展示的窗口,没想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开始有研究者和机构找到书店,批量下单。“考古书比较小众,客户想买的话只能一家家店去搜,但在我们这里可以一站式买齐。而且,这类书籍在大型电商平台也不会疯狂打折。”书店还编纂了详细的书目,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迅速开出个性化的书单,店员对书籍种类和内容也非常熟悉,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介绍。

  足够的专业和坚持,让书店从开业初期的举步维艰慢慢运转了起来,在考古圈内也打响了名号。现在,这家小众书店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机构客户贡献了近300万元,网店约180万元,实体店销售12万至15万元。“虽说年营收500万元,可扣除每年300多万元的进书成本,再加上人工、房租和办公费用,一年利润不到20万元。”仅有的这点利润,也变成了书库里的藏书。

  有些“宝藏书”,洪霞把它锁进柜子里从来不卖,有需要的读者也只能在店里翻阅。“比如这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现在市面上非常少了。”洪霞透露,这些书有的是卖到只剩最后一本,有的是她从网上高价淘来的,还有些是七八千一本的高价书,“留下它们不为升值,就是希望发挥书的价值,能被人不断翻阅。”

  这段时间,书店在网上走红后,很多读者冒着严寒找来,这也让洪霞意识到,“除了专业的研究者、学生,其实爱好考古、文博的读者很多,未来我们也要更好地为这些读者服务。”对于“网红书店”这个标签,她也不抗拒,“据我观察,来书店的更多的是冲着我们的书而来,这是我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情。”

  85后店主把书店作为终身事业

  从兼职店员到店长,再到“第二代书店老板”,洪霞见证了书店发展的每一步。其间,她也曾离开过一段时间,想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去了一家文化公司从事新媒体工作。“但心里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少了点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作为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她也不甘心就此放下自己的专业。于是,一年后又回到了书店。

  “没想到我的新媒体工作经验也用到了书店的宣传上。”在她的打理下,书店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每日都会推介新书,目前已经累积了30多万粉丝。这也让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读者认识了人文考古书店。

  毕业后,洪霞的同学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去了博物馆,家里人也曾建议她去考公务员。但她觉得,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很开心。“开书店是我从高中开始就有的梦想,所以只要没有大的变故,我是把它当做终身事业去做的。”

  凭借独特的定位和经营理念,人文考古书店多次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书店”,最近还刚刚获得2021北京“示范书店”称号,这些荣誉让洪霞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在疫情期间堪称雪中送炭,不仅从经济上直接帮助书店渡过难关,从精神上更是对书店从业者的支持和肯定,让我们能够在选好书、服务好读者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在洪霞看来,考古书店的成功经验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但她坚信:“如果能够坚持在某一个领域深耕,再专业的书店都是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是需要前面三到五年的投入和坚持。”

  一直以来,洪霞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打造“书店+图书馆”的模式,只是苦于租金太高找不到合适的场地。现在,她也想向社会机构发出合作的邀请:“如果可以,我们共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体验。书店+图书馆,这也算是我个人对于书店经营的终极理想。” (记者 李俐)


编辑:钱谦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