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艺术设计,让草原更辽阔

时间:2022-04-06来源:光明日报点击量:625

作者:李少博(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郭沁(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


11.webp (1).jpg


“红色兴安盟礼物”文创产品设计——书立


22.webp (1).jpg


牧民奶制品包装设计


33.webp (1).jpg


游牧人居环境的建构设计


44.webp (1).jpg


                                                             戈壁羊产品包装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更好地为智慧社会赋能?

    在辽阔美丽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分布着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金莲花湿地草原、蒙古族传统奶食技艺之乡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亟待包装与开发。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的师生分批来到这里,进牧户、访景区、探民居,围绕当地文化旅游、特色美食、民族服饰、乡村布局等进行创意设计。200余件设计作品,将传统文化符号与时尚元素巧妙结合,为当地特色产品走向市场带来新动能和新机遇,为牧区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笔画,让草原变得更加美丽和时尚。

    这些成果源自“智创草原,设计赋能内蒙古”的“教室革命”。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通过“校友众筹、教师自筹、学校补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在原有的教室基础上,自力更生进行“众创空间”工作室改造。学院打破专业划分,多类型导师协同合作,聘用优秀校外导师,共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学生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以准就业的方式在工作室完成一部分实践课程。如今,通过这场“教室革命”打造出来的工作室成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并于2021年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这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体验营造、机会创造、志趣塑造为特色,以“厚植家国情怀,激发设计担当”为目标,建设知识扩展、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并重的育人新课堂。近年来,学生设计完成了“红色兴安盟礼物”“游牧人居环境构建”“草原生态危机设计”等4000余件创意作品,既彰显鲜明地域特色,又贴合地区发展方向与时代审美趋向。学生参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主办的“设计下乡”“红色先锋”系列设计展1000余人次,荣获“内蒙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疫海报设计”等公益大赛奖项200余项,76%的毕业生就职于中西部地区设计行业一线。学生扎根地方与服务基层的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大幅度提高,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3日 06版)



编辑:臧晓玮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艺术设计,让草原更辽阔

时间:2022-04-06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少博(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郭沁(内蒙古师范大学讲师)


11.webp (1).jpg


“红色兴安盟礼物”文创产品设计——书立


22.webp (1).jpg


牧民奶制品包装设计


33.webp (1).jpg


游牧人居环境的建构设计


44.webp (1).jpg


                                                             戈壁羊产品包装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更好地为智慧社会赋能?

    在辽阔美丽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分布着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金莲花湿地草原、蒙古族传统奶食技艺之乡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亟待包装与开发。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的师生分批来到这里,进牧户、访景区、探民居,围绕当地文化旅游、特色美食、民族服饰、乡村布局等进行创意设计。200余件设计作品,将传统文化符号与时尚元素巧妙结合,为当地特色产品走向市场带来新动能和新机遇,为牧区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笔画,让草原变得更加美丽和时尚。

    这些成果源自“智创草原,设计赋能内蒙古”的“教室革命”。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通过“校友众筹、教师自筹、学校补筹”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在原有的教室基础上,自力更生进行“众创空间”工作室改造。学院打破专业划分,多类型导师协同合作,聘用优秀校外导师,共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学生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以准就业的方式在工作室完成一部分实践课程。如今,通过这场“教室革命”打造出来的工作室成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并于2021年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这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体验营造、机会创造、志趣塑造为特色,以“厚植家国情怀,激发设计担当”为目标,建设知识扩展、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并重的育人新课堂。近年来,学生设计完成了“红色兴安盟礼物”“游牧人居环境构建”“草原生态危机设计”等4000余件创意作品,既彰显鲜明地域特色,又贴合地区发展方向与时代审美趋向。学生参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主办的“设计下乡”“红色先锋”系列设计展1000余人次,荣获“内蒙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疫海报设计”等公益大赛奖项200余项,76%的毕业生就职于中西部地区设计行业一线。学生扎根地方与服务基层的意识明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大幅度提高,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3日 06版)



编辑:臧晓玮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