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文化>国茶之巅:大红袍

国茶之巅:大红袍

时间:2022-04-24来源:神州翰林院点击量:646

前些日子与好友品茗,落座前茶艺师询问起茶品偏好,友曰:岩韵大红袍。“岩韵”二字深得吾心,清澈橙黄汤爽口,醇香淡雅久生烟。茶席既毕,口舌生津,淡淡的兰花香让人平静而陶醉。

岩茶之名初听小众,不在我国六大茶系之列。其实,它是乌龙茶的一个分支,因主产于福建武夷山区,又名武夷岩茶。武夷山中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萦回其间,“奇秀甲于东南”,勤劳智慧的当地茶农不畏天险,在岩凹、石缝、石岸上寻求植物生长,愣是把绝壁改造成盆栽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故谓之“岩茶”。

岩韵之味香、清、甘、活,品之见仁见智。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俗谓“岩骨花香”,这个“骨”字颇值得玩味:岩本质坚,加上“骨”便越发清奇,当至柔的茶水蕴含出至坚的骨感,如同流动水墨中氤氲着的金石钤印,冷暖分明,刚柔并济,令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清乾隆有诗《冬夜烹茶》,“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学界认“骨鲠”为岩韵原型,乾隆皇帝的形象也立时高大起来。

我想,心慕大红袍的茶友,多半是因了这口岩韵。若非如此,便因大红袍的茶名之盛吧?

因了大红袍茶文化的贡献,武夷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艺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又因大红袍“单列”,半天妖才有机会做填空题,进入武夷“新四大名枞”队伍。不夸张地说,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极品,大红袍便是武夷岩茶之王,极品中的极品。

大抵也因如此,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才会“只”送他四两大红袍母株茶叶,而这珍稀的母树大红袍,也早已于16年前停采养护,今人若要一睹其芳容只能深入武夷山中,想要品饮此株茶怕是无缘了。

再早一点,在17年前的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暨“大红袍”极品拍卖会上,仅仅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竟拍出20.8万元天价!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学士范仲淹当年写此诗时,怕是想不到九龙窠峡谷里这几株岩边“奇茗”,千百年后竟被后人如此追随吧?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国茶之巅:大红袍

时间:2022-04-24来源:神州翰林院

前些日子与好友品茗,落座前茶艺师询问起茶品偏好,友曰:岩韵大红袍。“岩韵”二字深得吾心,清澈橙黄汤爽口,醇香淡雅久生烟。茶席既毕,口舌生津,淡淡的兰花香让人平静而陶醉。

岩茶之名初听小众,不在我国六大茶系之列。其实,它是乌龙茶的一个分支,因主产于福建武夷山区,又名武夷岩茶。武夷山中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萦回其间,“奇秀甲于东南”,勤劳智慧的当地茶农不畏天险,在岩凹、石缝、石岸上寻求植物生长,愣是把绝壁改造成盆栽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故谓之“岩茶”。

岩韵之味香、清、甘、活,品之见仁见智。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俗谓“岩骨花香”,这个“骨”字颇值得玩味:岩本质坚,加上“骨”便越发清奇,当至柔的茶水蕴含出至坚的骨感,如同流动水墨中氤氲着的金石钤印,冷暖分明,刚柔并济,令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清乾隆有诗《冬夜烹茶》,“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学界认“骨鲠”为岩韵原型,乾隆皇帝的形象也立时高大起来。

我想,心慕大红袍的茶友,多半是因了这口岩韵。若非如此,便因大红袍的茶名之盛吧?

因了大红袍茶文化的贡献,武夷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艺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又因大红袍“单列”,半天妖才有机会做填空题,进入武夷“新四大名枞”队伍。不夸张地说,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极品,大红袍便是武夷岩茶之王,极品中的极品。

大抵也因如此,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才会“只”送他四两大红袍母株茶叶,而这珍稀的母树大红袍,也早已于16年前停采养护,今人若要一睹其芳容只能深入武夷山中,想要品饮此株茶怕是无缘了。

再早一点,在17年前的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暨“大红袍”极品拍卖会上,仅仅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竟拍出20.8万元天价!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学士范仲淹当年写此诗时,怕是想不到九龙窠峡谷里这几株岩边“奇茗”,千百年后竟被后人如此追随吧?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