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割青麦作饲料?农业农村部及时喊停

时间:2022-05-14来源:神州翰林院点击量:603

“割青麦作饲料?没听说过,咱这儿这几年有卖青玉米给别人作饲料的,谁舍得割麦子哟!”家里长辈感叹,人吃的东西,还没长熟,就被牲畜“截胡”,这不对啊

 微信图片_20220514211320.png

儿时记忆:如果粮食丰收

我的老家在农村,祖祖辈辈大多以务农为生,小时候除了寒、暑假,我们比城里的孩子多一个假期——麦假。“十一播种,六一收获”,这个大致的小麦周期我烂熟于心。因为那时,收麦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活计,收割、碾场、扬场、晒麦、垛麦秸垛……一系列流程下来,成年人筋疲力尽,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劳作循环。

庄稼人“土里刨食”,深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好在后来有了大型联合收割机,省去农民不少时间和力气;加之从2006年起国家免征农业税,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机会成本:一亩地一千五,你会心动吗

我问去年还在种地的长辈,种小麦挣钱吗?她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地除去麦种,犁地(播种前)60元,化肥150元,农药60元,浇地每小时4元,收麦60元,如果收割时不立即卖掉,拉回家一车10元。小麦亩产约一千斤,单价1.1-1.2元。粗略算算,长辈们侍弄小麦大半年,还抵不过普通白领几天的收成,一时间唏嘘不已。

所以当听到视频里有人说“一亩地一千五”时,我竟呆了几秒,理解起他们的选择。虽然这一千五的毛利润,仅仅比收割成熟的小麦多三四百元,但对本就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抛开情感因素,这买卖可谓值得。

不过,随着这则视频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管理部门及时作为,“一亩地一千五”的魔幻毁麦,终是要被及时喊停。

 

青贮小麦:谁在冒险搅局

其实,刚刷到收割机拦腰毁坏正在灌浆的青麦视频时,我的内心极为震动。一边是惊讶,记忆里爷爷喂牛,会用风干的成熟秸秆拌上少许磨面剩下的麦麸,从未见过青麦;一边是心疼,可怜的小麦经历了一冬的蛰伏,却在即将成熟、垂穗时遭遇不测。

那么,是谁异想天开,选择了对青麦下手?有人猜测,是个别农机公司剑走偏锋,炒作自己的产品;有人想象,是某些网友为了流量,发布奇葩内容博人眼球;还有人说,因疫情及去年天气因素,少数养殖户饲料储备不足,不得已高价收购少量青麦,作为过渡时期的补充……

人生在世,各有难处。姑且以第三种传言为例,收购之前,他们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调研,了解到有专门用作青贮的小麦品种呢?为何要就地取材,夺人口粮以备牲畜不足呢?为何还拍下视频、上传网络,激起万千网友及农民的愤怒情绪呢?

 

国家安全:不能让利益的手伸向粮储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言:“事出反常必有妖。”很多无解的问题背后,都关乎一个“利”字,这“利”可大可小,可私可公。作为蝇头小民,我们也许无法触及利益的根本,却也懂得“无粮不稳”的道理,也会为进入生长关键期的小麦被毁心痛不已。

毕竟,个人的利益再大,大不过集体的夏粮丰收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尤其在今日,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在渐至“小满”——万物小得盈满的今天,在世界卫生与和平形势尚未明朗的当下,我们必须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夏粮作物正常收获,稳定人民对土地的深情,端好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说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利益的手伸向粮储,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割青麦作饲料?农业农村部及时喊停

时间:2022-05-14来源:神州翰林院

“割青麦作饲料?没听说过,咱这儿这几年有卖青玉米给别人作饲料的,谁舍得割麦子哟!”家里长辈感叹,人吃的东西,还没长熟,就被牲畜“截胡”,这不对啊

 微信图片_20220514211320.png

儿时记忆:如果粮食丰收

我的老家在农村,祖祖辈辈大多以务农为生,小时候除了寒、暑假,我们比城里的孩子多一个假期——麦假。“十一播种,六一收获”,这个大致的小麦周期我烂熟于心。因为那时,收麦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活计,收割、碾场、扬场、晒麦、垛麦秸垛……一系列流程下来,成年人筋疲力尽,还要准备第二天的劳作循环。

庄稼人“土里刨食”,深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好在后来有了大型联合收割机,省去农民不少时间和力气;加之从2006年起国家免征农业税,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机会成本:一亩地一千五,你会心动吗

我问去年还在种地的长辈,种小麦挣钱吗?她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地除去麦种,犁地(播种前)60元,化肥150元,农药60元,浇地每小时4元,收麦60元,如果收割时不立即卖掉,拉回家一车10元。小麦亩产约一千斤,单价1.1-1.2元。粗略算算,长辈们侍弄小麦大半年,还抵不过普通白领几天的收成,一时间唏嘘不已。

所以当听到视频里有人说“一亩地一千五”时,我竟呆了几秒,理解起他们的选择。虽然这一千五的毛利润,仅仅比收割成熟的小麦多三四百元,但对本就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抛开情感因素,这买卖可谓值得。

不过,随着这则视频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管理部门及时作为,“一亩地一千五”的魔幻毁麦,终是要被及时喊停。

 

青贮小麦:谁在冒险搅局

其实,刚刷到收割机拦腰毁坏正在灌浆的青麦视频时,我的内心极为震动。一边是惊讶,记忆里爷爷喂牛,会用风干的成熟秸秆拌上少许磨面剩下的麦麸,从未见过青麦;一边是心疼,可怜的小麦经历了一冬的蛰伏,却在即将成熟、垂穗时遭遇不测。

那么,是谁异想天开,选择了对青麦下手?有人猜测,是个别农机公司剑走偏锋,炒作自己的产品;有人想象,是某些网友为了流量,发布奇葩内容博人眼球;还有人说,因疫情及去年天气因素,少数养殖户饲料储备不足,不得已高价收购少量青麦,作为过渡时期的补充……

人生在世,各有难处。姑且以第三种传言为例,收购之前,他们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调研,了解到有专门用作青贮的小麦品种呢?为何要就地取材,夺人口粮以备牲畜不足呢?为何还拍下视频、上传网络,激起万千网友及农民的愤怒情绪呢?

 

国家安全:不能让利益的手伸向粮储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言:“事出反常必有妖。”很多无解的问题背后,都关乎一个“利”字,这“利”可大可小,可私可公。作为蝇头小民,我们也许无法触及利益的根本,却也懂得“无粮不稳”的道理,也会为进入生长关键期的小麦被毁心痛不已。

毕竟,个人的利益再大,大不过集体的夏粮丰收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尤其在今日,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在渐至“小满”——万物小得盈满的今天,在世界卫生与和平形势尚未明朗的当下,我们必须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夏粮作物正常收获,稳定人民对土地的深情,端好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说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利益的手伸向粮储,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