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奋斗者——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业5年发展成果亮眼

时间:2022-05-3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点击量:612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依托甘南州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特色,加快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深度聚焦“五大生态”和“十大环境”建设目标,创新打造文化和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既跑出了“五无甘南”的加速度、亮出了“九色甘南”的大招牌,又让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让文化和旅游获得了发展。
五年来,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
近年来,甘南州文化和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甘南州创新打造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文化和旅游业市场人气火爆,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连续几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17年至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544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6.5亿元。2021年1月至10月,接待游客1772.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42亿元。马蜂窝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扎尕那景区持续火爆,景区热度位居甘肃省前列。
五年来,特色工程纵深推进
高标准建设文化和旅游“标杆村”17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297个,创新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3000余家,卓尼、迭部两县入选“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博峪、尕秀、香告、谢协、高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拉路河村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小康圆梦、文旅担当”典型案例,大峪沟获第三届“甘肃特色小镇”称号。实施国家A级旅游景区品牌战略,郎木寺、尕秀、扎尕那、阿万仓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州内A级旅游景区达35处,俄界、茨日那、腊子口景区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五年来,产业基础越来越坚实
持续打造“7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高原花卉彩色长廊,建成观景台82处、旅游厕所286座,其中3A级旅游厕所34座;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农牧民书屋、综合文化站1600余个,其中甘南州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项目成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同时,不断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创建星级饭店32家,建成“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等文化集市,举办文化和旅游商品大赛和香巴拉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安多牧场牦牛肉系列获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老青稞酒和洮绣系列获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五年来,品牌形象越来越彰显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整合甘南州文化和旅游资源,制作宣传片和动漫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放大节庆活动效应,连续举办香浪节、赛马会、拔河节、楹联文化节、自驾狂欢节、锅庄舞大赛、则巴邀请赛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打造吸引眼球的视觉盛宴、内涵丰富的文化盛会、魅力无限的旅游盛典,形成“人民的节日、群众的盛会”。
主动适应5G时代流量发展新趋势,“如意甘肃”网红直播孵化基地落户冶力关,“跟着头条游甘南”“抖in美好甘南”等活动持续发力,全面打响“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主题形象品牌。
五年来,文艺创演越来越丰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创作《同舟》《玛吉阿米》《格桑梅朵》《格萨尔王》等一系列歌舞音乐,精心打造《香巴拉之约》精品剧目和《藏汉手拉手》《弦舞飞歌》《黑措姑娘》等文艺精品,出版发行《文化甘南》系列丛书及《九色甘南文化丛书》等成果专著,《腊子口·1935》红色歌舞剧震撼首演,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获优秀剧目奖,音乐剧《达玛花开》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作品并获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盛世锅庄》获“石榴杯”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通过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推动活动常态化,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年来,遗产保护越来越有效
全面保护传承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非遗保护中心1处、民俗文化非遗展览场所7个、传习所38个、表演场所9处,5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9项、代表性传承人52人,在甘肃省内处于前列。
加强544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点)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牛头城遗址等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尕路田大房子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
五年来,广电监管越来越有力
加大广电设施建设维护力度,建成“村村通”47849户、“户户通”87372户、“舍舍通”6299户,现有调频电视转播台8个、中波转播台3个、短波实验台3个,完成237个行政村“百县万村示范工程”应急广播“村村响”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监管维护工作。夏河县博拉、卓尼县刀告实验台投入使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和调频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规范化管理和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
五年来,市场环境越来越优化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重新修订《甘南州旅游管理条例》,颁布了《甘南州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加大文化和旅游场所执法检查力度,实现了网络负面舆情和文化旅游投诉“双下降”。
强化人才培训,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甘南州文旅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行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文化和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探索旅游赔付新模式,落实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有效维护了游客合法权益,甘南“放心游”品牌深入人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勤劳勇敢的甘南儿女将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和执着的精神,奋力打造“绿色植被绵延起伏、生态文明蓬勃发展、景区景点星罗棋布、特色产业兴旺发达、人文关怀热情洋溢”的大美甘南。

编辑:黄骏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奋斗者——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业5年发展成果亮眼

时间:2022-05-3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依托甘南州生态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特色,加快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深度聚焦“五大生态”和“十大环境”建设目标,创新打造文化和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既跑出了“五无甘南”的加速度、亮出了“九色甘南”的大招牌,又让广大群众尝到了甜头、让文化和旅游获得了发展。
五年来,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
近年来,甘南州文化和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甘南州创新打造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文化和旅游业市场人气火爆,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连续几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17年至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544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6.5亿元。2021年1月至10月,接待游客1772.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42亿元。马蜂窝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扎尕那景区持续火爆,景区热度位居甘肃省前列。
五年来,特色工程纵深推进
高标准建设文化和旅游“标杆村”17个、全域旅游专业村1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297个,创新培育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3000余家,卓尼、迭部两县入选“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博峪、尕秀、香告、谢协、高吉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拉路河村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小康圆梦、文旅担当”典型案例,大峪沟获第三届“甘肃特色小镇”称号。实施国家A级旅游景区品牌战略,郎木寺、尕秀、扎尕那、阿万仓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州内A级旅游景区达35处,俄界、茨日那、腊子口景区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五年来,产业基础越来越坚实
持续打造“7条精品旅游风情线”和高原花卉彩色长廊,建成观景台82处、旅游厕所286座,其中3A级旅游厕所34座;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农牧民书屋、综合文化站1600余个,其中甘南州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项目成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同时,不断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创建星级饭店32家,建成“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等文化集市,举办文化和旅游商品大赛和香巴拉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安多牧场牦牛肉系列获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老青稞酒和洮绣系列获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五年来,品牌形象越来越彰显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整合甘南州文化和旅游资源,制作宣传片和动漫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放大节庆活动效应,连续举办香浪节、赛马会、拔河节、楹联文化节、自驾狂欢节、锅庄舞大赛、则巴邀请赛等一系列节庆赛事,打造吸引眼球的视觉盛宴、内涵丰富的文化盛会、魅力无限的旅游盛典,形成“人民的节日、群众的盛会”。
主动适应5G时代流量发展新趋势,“如意甘肃”网红直播孵化基地落户冶力关,“跟着头条游甘南”“抖in美好甘南”等活动持续发力,全面打响“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主题形象品牌。
五年来,文艺创演越来越丰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创作《同舟》《玛吉阿米》《格桑梅朵》《格萨尔王》等一系列歌舞音乐,精心打造《香巴拉之约》精品剧目和《藏汉手拉手》《弦舞飞歌》《黑措姑娘》等文艺精品,出版发行《文化甘南》系列丛书及《九色甘南文化丛书》等成果专著,《腊子口·1935》红色歌舞剧震撼首演,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获优秀剧目奖,音乐剧《达玛花开》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作品并获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盛世锅庄》获“石榴杯”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通过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推动活动常态化,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年来,遗产保护越来越有效
全面保护传承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非遗保护中心1处、民俗文化非遗展览场所7个、传习所38个、表演场所9处,5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9项、代表性传承人52人,在甘肃省内处于前列。
加强544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点)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牛头城遗址等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尕路田大房子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
五年来,广电监管越来越有力
加大广电设施建设维护力度,建成“村村通”47849户、“户户通”87372户、“舍舍通”6299户,现有调频电视转播台8个、中波转播台3个、短波实验台3个,完成237个行政村“百县万村示范工程”应急广播“村村响”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监管维护工作。夏河县博拉、卓尼县刀告实验台投入使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和调频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传输机构规范化管理和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
五年来,市场环境越来越优化
牢固树立法治理念,重新修订《甘南州旅游管理条例》,颁布了《甘南州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加大文化和旅游场所执法检查力度,实现了网络负面舆情和文化旅游投诉“双下降”。
强化人才培训,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甘南州文旅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行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文化和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探索旅游赔付新模式,落实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有效维护了游客合法权益,甘南“放心游”品牌深入人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勤劳勇敢的甘南儿女将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和执着的精神,奋力打造“绿色植被绵延起伏、生态文明蓬勃发展、景区景点星罗棋布、特色产业兴旺发达、人文关怀热情洋溢”的大美甘南。

编辑:黄骏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