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绿色赋能促腾飞 文旅产业迈新程​——甘南州临潭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时间:2022-05-3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点击量:476


春看绿草如毯,夏观山花烂漫,秋赏万山红遍,冬览雪景漫天。
如今的临潭,全域旅游多点开花。近年来,甘南州临潭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融合发展,做大经济新增长点,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胜势,良田沃土变成观光热土,农家宅院变成游客乐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提升品质擦亮品牌
临潭县着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实项目建设,强化品牌意识,优化服务水平,强化行业管理,极大提升了文化和旅游服务品质。重点实施了冶力关大景区、古战阿子滩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百里洮河风情线、“一十百千万”工程等重点旅游项目,紧紧围绕冶力关、八角旅游景区、观景台、旅游道路沿线、百里洮河风情线等重要节点发展万亩油菜花、油葵、高原梯田观赏带、观赏花卉基地等旅游休闲场所。
在冶力关池沟村建成了甘南乡村振兴大讲堂、乡村迪士尼乐园。在关街村、庙沟村、池沟村打造了农家乐休闲一条街、特色民宿体验区;在八角庙花山村打造了以“花庐”民宿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旅游企业106家,A级旅游景区3个,农家乐500多家,星级饭店3家,精品民宿35家,床位数达到1万多张,马队经营户100多户,景区有摊位(点)100多家,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5000多人,景区内游船、漂流、滑索、滑道、自驾游营地等涉旅游乐设施一应俱全。
提升服务谱写新篇
为使文旅公共服务跟上时代步伐、满足群众需求,临潭县不断夯实文化和旅游发展基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文旅惠民服务效能。
临潭以冶力关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战、八角景区和百里洮河风情线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全域旅游作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健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下足功夫,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以开发草原风光、绿色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重点,积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全力培育以冶力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以洮州卫城、磨沟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古战冰雪世界为代表的冬季游、以洮州苏维埃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全力推进全县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组织文艺院团开展“送戏曲下乡”活动,开展文艺演出288场次。利用传统节会、节庆活动和春节举办秦腔演唱、歌舞表演、拔河比赛、锅庄舞、社火表演、赛马等各类文体活动320场次,开展送书进军营、警营、乡镇、社区、农家书屋系列活动,设立图书分馆17个、流动图书站43个,赠送图书7.8万册。
项目支撑宣传带动
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临潭县打出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组合拳”。
重点实施了冶力关旅游基础设施、观景台、厕所革命、旅游扶贫、古战阿子滩大景区、县城文化广场、数字影院、牛头城维修保护、洮州卫城加固维修、洮州卫城修缮与保护等重点项目20多个,完成投资3.6亿元,文化旅游基础条件全面改善。
投资1.89亿元,建成了冶力关镇庙沟、池沟村、古战镇古战村、八角镇庙花山村4个文化旅游标杆村;投资6791.14万元,建设完成了冶力关镇高庄村大场社、洪家村洪家社、关街村、八角镇牙扎村等12个旅游专业村重点建设任务。投资700万元,扶持发展农家乐200户。
不断创新推介宣传方式,力推文化旅游首位产业。依托“中国拔河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等知名品牌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坚持以节会为媒,成功筹办了“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临潭拔河节、“冶力关杯”摄影大奖赛、“洮州民俗文化节”等系列节庆活动。
随着文旅产业全景、全业、全域高质量融合发展,临潭全力打造“全省旅游示范县”“甘肃省旅游重点县”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临潭,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游客。(文/新甘肃·甘肃日报 记者韦德占 通讯员敏海彤)

编辑:黄骏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绿色赋能促腾飞 文旅产业迈新程​——甘南州临潭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时间:2022-05-30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春看绿草如毯,夏观山花烂漫,秋赏万山红遍,冬览雪景漫天。
如今的临潭,全域旅游多点开花。近年来,甘南州临潭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融合发展,做大经济新增长点,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胜势,良田沃土变成观光热土,农家宅院变成游客乐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提升品质擦亮品牌
临潭县着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实项目建设,强化品牌意识,优化服务水平,强化行业管理,极大提升了文化和旅游服务品质。重点实施了冶力关大景区、古战阿子滩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百里洮河风情线、“一十百千万”工程等重点旅游项目,紧紧围绕冶力关、八角旅游景区、观景台、旅游道路沿线、百里洮河风情线等重要节点发展万亩油菜花、油葵、高原梯田观赏带、观赏花卉基地等旅游休闲场所。
在冶力关池沟村建成了甘南乡村振兴大讲堂、乡村迪士尼乐园。在关街村、庙沟村、池沟村打造了农家乐休闲一条街、特色民宿体验区;在八角庙花山村打造了以“花庐”民宿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旅游企业106家,A级旅游景区3个,农家乐500多家,星级饭店3家,精品民宿35家,床位数达到1万多张,马队经营户100多户,景区有摊位(点)100多家,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5000多人,景区内游船、漂流、滑索、滑道、自驾游营地等涉旅游乐设施一应俱全。
提升服务谱写新篇
为使文旅公共服务跟上时代步伐、满足群众需求,临潭县不断夯实文化和旅游发展基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文旅惠民服务效能。
临潭以冶力关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战、八角景区和百里洮河风情线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全域旅游作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健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下足功夫,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以开发草原风光、绿色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重点,积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全力培育以冶力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以洮州卫城、磨沟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古战冰雪世界为代表的冬季游、以洮州苏维埃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全力推进全县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组织文艺院团开展“送戏曲下乡”活动,开展文艺演出288场次。利用传统节会、节庆活动和春节举办秦腔演唱、歌舞表演、拔河比赛、锅庄舞、社火表演、赛马等各类文体活动320场次,开展送书进军营、警营、乡镇、社区、农家书屋系列活动,设立图书分馆17个、流动图书站43个,赠送图书7.8万册。
项目支撑宣传带动
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临潭县打出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组合拳”。
重点实施了冶力关旅游基础设施、观景台、厕所革命、旅游扶贫、古战阿子滩大景区、县城文化广场、数字影院、牛头城维修保护、洮州卫城加固维修、洮州卫城修缮与保护等重点项目20多个,完成投资3.6亿元,文化旅游基础条件全面改善。
投资1.89亿元,建成了冶力关镇庙沟、池沟村、古战镇古战村、八角镇庙花山村4个文化旅游标杆村;投资6791.14万元,建设完成了冶力关镇高庄村大场社、洪家村洪家社、关街村、八角镇牙扎村等12个旅游专业村重点建设任务。投资700万元,扶持发展农家乐200户。
不断创新推介宣传方式,力推文化旅游首位产业。依托“中国拔河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等知名品牌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坚持以节会为媒,成功筹办了“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临潭拔河节、“冶力关杯”摄影大奖赛、“洮州民俗文化节”等系列节庆活动。
随着文旅产业全景、全业、全域高质量融合发展,临潭全力打造“全省旅游示范县”“甘肃省旅游重点县”的脚步愈发坚定有力。临潭,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游客。(文/新甘肃·甘肃日报 记者韦德占 通讯员敏海彤)

编辑:黄骏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