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是什么花?

时间:2022-07-03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点击量:617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一次网络调查中,有人将《爱莲说》中最著名的这一段落提名为“那些刻在我基因中的句子。”并获得超过三万人的支持。很多人带着载满回忆的笑意,写自己离开校园已有春秋数载,但每每听人背诵《爱莲说》,总是忍不住接棒之心。

微信图片_20220703121917.jpg

莲花,也即荷花,别名甚多,曰:芙蕖、藕花、水芙蓉、菡萏、玉芝、净客等。即便不大谈这些别称的由来,仅仅顾名思义,已经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莲花由来已久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就特意为宠妃西施修筑过“玩花池”,栽种野生红莲以供美人赏玩。“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和西施震烁古今的美一样,荷花清丽脱俗的美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荷花一直以来就有被誉为佳人的传统。“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男子将荷花比作倾慕已久的美女,许久未见,悲伤不已。

但荷花之所以能够被大才子曹植盛赞为百花之王——“揽百卉之英姿,无斯花之独灵”,赢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俯拾皆是的赞美,在于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德和流淌在它茎茎叶叶中中华文化“美善合一”的原则。

荷花出于淤泥,而洁净、清纯又香气馥郁,荷花没有枝干,在笔直茎梗的顶部,空空开出一朵花来,昂头傲视周遭脏污的环境——就是这些品质使得荷花成为高洁的象征。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渴望喧嚣中内心的宁静,渴望高洁的志趣,渴望高贵的文人品格,渴望出淤泥而不染的坚定意志。因此,他们将自己的渴望和荷花的种种特征相比符,他们渴望成为君子,就将荷花称为“花中君子”,同时,借荷抒情,借荷咏志。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的《离骚》是将荷花比作君子的开篇之作。李白更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将莲花之品格上升到了诗文写作的审美原则——要像芙蓉出水,自然、清新、纯美。

微信图片_20220703121924.jpg

“君子之花”以外,禅人白居易向我们传达了荷花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意义:佛性与神性。“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中的“花”即为荷花,“叶”即为“荷叶。然而追根溯源,荷花之所以能够成为佛教教义的象征,依然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有着不解之缘。在佛教艺术中,莲花是能够消除人间疾苦的圣洁之花,它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由于荷花的芳容可亲,品性感人,即使到了21世纪——科技的世纪,中国凡有大片池塘的地方——大到景点,小到公园,甚至私人庭院,都必有荷花栽种其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穿越时空,我们和古人欣赏着同一片美景,享受着同一种意境。那么,即使是在赏荷时能够感受到一点点蕴含其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也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了。


编辑:潘洪国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是什么花?

时间:2022-07-03来源: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众视资讯网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一次网络调查中,有人将《爱莲说》中最著名的这一段落提名为“那些刻在我基因中的句子。”并获得超过三万人的支持。很多人带着载满回忆的笑意,写自己离开校园已有春秋数载,但每每听人背诵《爱莲说》,总是忍不住接棒之心。

微信图片_20220703121917.jpg

莲花,也即荷花,别名甚多,曰:芙蕖、藕花、水芙蓉、菡萏、玉芝、净客等。即便不大谈这些别称的由来,仅仅顾名思义,已经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莲花由来已久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就特意为宠妃西施修筑过“玩花池”,栽种野生红莲以供美人赏玩。“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和西施震烁古今的美一样,荷花清丽脱俗的美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荷花一直以来就有被誉为佳人的传统。“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男子将荷花比作倾慕已久的美女,许久未见,悲伤不已。

但荷花之所以能够被大才子曹植盛赞为百花之王——“揽百卉之英姿,无斯花之独灵”,赢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俯拾皆是的赞美,在于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德和流淌在它茎茎叶叶中中华文化“美善合一”的原则。

荷花出于淤泥,而洁净、清纯又香气馥郁,荷花没有枝干,在笔直茎梗的顶部,空空开出一朵花来,昂头傲视周遭脏污的环境——就是这些品质使得荷花成为高洁的象征。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渴望喧嚣中内心的宁静,渴望高洁的志趣,渴望高贵的文人品格,渴望出淤泥而不染的坚定意志。因此,他们将自己的渴望和荷花的种种特征相比符,他们渴望成为君子,就将荷花称为“花中君子”,同时,借荷抒情,借荷咏志。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的《离骚》是将荷花比作君子的开篇之作。李白更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将莲花之品格上升到了诗文写作的审美原则——要像芙蓉出水,自然、清新、纯美。

微信图片_20220703121924.jpg

“君子之花”以外,禅人白居易向我们传达了荷花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意义:佛性与神性。“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中的“花”即为荷花,“叶”即为“荷叶。然而追根溯源,荷花之所以能够成为佛教教义的象征,依然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有着不解之缘。在佛教艺术中,莲花是能够消除人间疾苦的圣洁之花,它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由于荷花的芳容可亲,品性感人,即使到了21世纪——科技的世纪,中国凡有大片池塘的地方——大到景点,小到公园,甚至私人庭院,都必有荷花栽种其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穿越时空,我们和古人欣赏着同一片美景,享受着同一种意境。那么,即使是在赏荷时能够感受到一点点蕴含其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也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了。


编辑:潘洪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