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新华全媒+|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丰硕

时间:2022-07-25来源:新华社点击量:448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4日在福州闭幕。本届峰会共签约数字经济项目565个、总投资2990亿元,涵盖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卫星应用等领域,将有力推动我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新华全媒+|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丰硕

图为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今年的峰会成果丰硕。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启动“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生态环境部发布30个“数字环保”典型案例。本届峰会还精心制作“数字中国建设成就巡礼”专题展和专题片,全面展示近五年来数字中国建设成就。


福州市工信局副局长林端雄说,在继续设置数字经济、数字丝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分论坛之外,本届峰会紧跟数字中国建设前沿和热点领域,新增新技术、5G应用及6G愿景、跨越数字鸿沟、数据法治、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等7个分论坛,主题更丰富、内容更全面、特色更鲜明。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连续举办五届,作为凝聚共识、推动创新的重要平台,其主题从信息化驱动到数字化转型,从数据要素到创新变革,体现了数字中国建设实践的持续深入和不竭动力。


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GDP的比重从32.9%提升到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乘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东风,一大批传统企业积极谋划“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透过一块名为“长乐区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大屏,当地“上云企业数量”“设备上云情况”“开机率”等数据一目了然,引来不少厂商驻足。


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企业“上云”后,借助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精准记录生产、入库、下单等数据,管理人员从手机终端实时掌握车间运行动态。如今,该平台已服务企业近500家,连接纺织设备7000余台,涵盖化纤、纺纱、织造等多个纺织细分行业。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拓展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相关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


数字点亮生活。刷脸支付、自动驾驶、AI诊疗、VR教室……在引领产业变革之余,一系列数字中国建设的丰硕成果,已渗透进交通出行、看病就医等生活场景,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科技改变未来。与会专家表示,站在数字中国建设新起点,要加快突破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居民生活、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单思月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新华全媒+|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丰硕

时间:2022-07-25来源:新华社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4日在福州闭幕。本届峰会共签约数字经济项目565个、总投资2990亿元,涵盖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卫星应用等领域,将有力推动我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新华全媒+|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丰硕

图为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今年的峰会成果丰硕。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启动“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生态环境部发布30个“数字环保”典型案例。本届峰会还精心制作“数字中国建设成就巡礼”专题展和专题片,全面展示近五年来数字中国建设成就。


福州市工信局副局长林端雄说,在继续设置数字经济、数字丝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分论坛之外,本届峰会紧跟数字中国建设前沿和热点领域,新增新技术、5G应用及6G愿景、跨越数字鸿沟、数据法治、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等7个分论坛,主题更丰富、内容更全面、特色更鲜明。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连续举办五届,作为凝聚共识、推动创新的重要平台,其主题从信息化驱动到数字化转型,从数据要素到创新变革,体现了数字中国建设实践的持续深入和不竭动力。


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GDP的比重从32.9%提升到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乘着数字中国建设的东风,一大批传统企业积极谋划“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透过一块名为“长乐区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大屏,当地“上云企业数量”“设备上云情况”“开机率”等数据一目了然,引来不少厂商驻足。


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企业“上云”后,借助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技术,可以精准记录生产、入库、下单等数据,管理人员从手机终端实时掌握车间运行动态。如今,该平台已服务企业近500家,连接纺织设备7000余台,涵盖化纤、纺纱、织造等多个纺织细分行业。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拓展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水平不断提升,推动相关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


数字点亮生活。刷脸支付、自动驾驶、AI诊疗、VR教室……在引领产业变革之余,一系列数字中国建设的丰硕成果,已渗透进交通出行、看病就医等生活场景,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科技改变未来。与会专家表示,站在数字中国建设新起点,要加快突破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居民生活、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