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之四“赤铜节点”:“赤铜48小时”

时间:2024-06-13来源:黑鸟智库微信公众号点击量:54

“赤铜节点”是网络舆情形成峰值区间的“48小时节点”,是舆情热度从不断蹿升到平稳波动的拐点(极点),此时的重点在于发挥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在舆论场形成主导性意见,防止舆论场分裂。据统计,超六成热点事件从事发曝光到形成舆情峰值是在48小时以内,此时信息量和讨论量会出现一个峰值区间。事件传播峰值极点的出现,是舆情按照自身演化规律自然演变的结果,是信息量和参与者都达到饱和后的一种状态,表现为点击率、转帖量、评论数等数量指标到达顶点。有研究显示,以微博为主要发酵平台的热点,形成舆情峰值一般为24小时;主要通过微信、论坛发酵的热点,形成舆情峰值一般不超过72小时。平均下来,大多数事件会在48小时内达到舆情峰值,而重大突发性事件舆情达到峰值的时间最短,短的几个小时就能蹿升至峰值。此外,不少事件的网络舆情发酵的启动时间,会晚于事件发生时间1-2天,这与事件曝光时间和敏感程度有很大关系。

对许多事件而言,涉事方需要一些时间处置事件和整理释放信息,此时舆情会因事件处置和信息释放而持续波动。新闻媒体会持续跟进,进一步报道和评论,信息不确定性逐渐消除,事实变得清晰。媒体和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和讨论量在陡升之后,会达到一个上下波动较小的稳定状态,推动事件上升为稳定的热点话题;同时,网络舆情意见分布也会趋于稳定,网民会依据不同的事实判断、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出现不同的意见群体,主导意见基本形成,也有网民抱团发声或激烈争论。此时,涉事方和相关部门的任何做法、回应及其细节都会被聚焦放大,稍有不慎就会二次引爆舆情。

需要注意的是,事发48小时内,网络舆论场往往会出现分裂和博弈。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即“口头舆论场”(以老百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 和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官方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各具特点,社会公众与新闻媒体在各自领域对话,自说自话,造成舆论场分裂。新闻媒体要积极地进入“民间舆论场”,借助权威形象,发布准确优质信息,及时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弥补新媒体的弊端,避免网络暴力、隐私侵权、谣言煽动等问题。其中,主流媒体报道介入对舆情发展具有积极的维稳作用。同时,新媒体提高传播内容质量,及时向权威媒体了解准确内容,经仔细确认后慎重发布,避免信息不实引发舆情风险。新旧媒体形成合力,发挥自身特点,才能确保网络舆情总体平稳。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律师等不同主体介入参与舆论博弈,都会对已有网络舆情态势构成影响。有的介入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舆论博弈的平衡,提高舆论理性与共识,比如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有的介入则可能打破舆情博弈的僵局,直接导致涉事某一方溃败。因此,引导和平衡舆论博弈,弥补舆论分裂,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力量的介入时机、介入方式、介入程度等因素,善于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尽最大努力形成共识。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之四“赤铜节点”:“赤铜48小时”

时间:2024-06-13来源:黑鸟智库微信公众号

“赤铜节点”是网络舆情形成峰值区间的“48小时节点”,是舆情热度从不断蹿升到平稳波动的拐点(极点),此时的重点在于发挥新闻媒体的引领作用,在舆论场形成主导性意见,防止舆论场分裂。据统计,超六成热点事件从事发曝光到形成舆情峰值是在48小时以内,此时信息量和讨论量会出现一个峰值区间。事件传播峰值极点的出现,是舆情按照自身演化规律自然演变的结果,是信息量和参与者都达到饱和后的一种状态,表现为点击率、转帖量、评论数等数量指标到达顶点。有研究显示,以微博为主要发酵平台的热点,形成舆情峰值一般为24小时;主要通过微信、论坛发酵的热点,形成舆情峰值一般不超过72小时。平均下来,大多数事件会在48小时内达到舆情峰值,而重大突发性事件舆情达到峰值的时间最短,短的几个小时就能蹿升至峰值。此外,不少事件的网络舆情发酵的启动时间,会晚于事件发生时间1-2天,这与事件曝光时间和敏感程度有很大关系。

对许多事件而言,涉事方需要一些时间处置事件和整理释放信息,此时舆情会因事件处置和信息释放而持续波动。新闻媒体会持续跟进,进一步报道和评论,信息不确定性逐渐消除,事实变得清晰。媒体和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和讨论量在陡升之后,会达到一个上下波动较小的稳定状态,推动事件上升为稳定的热点话题;同时,网络舆情意见分布也会趋于稳定,网民会依据不同的事实判断、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出现不同的意见群体,主导意见基本形成,也有网民抱团发声或激烈争论。此时,涉事方和相关部门的任何做法、回应及其细节都会被聚焦放大,稍有不慎就会二次引爆舆情。

需要注意的是,事发48小时内,网络舆论场往往会出现分裂和博弈。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即“口头舆论场”(以老百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 和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官方舆论场)。两个舆论场各具特点,社会公众与新闻媒体在各自领域对话,自说自话,造成舆论场分裂。新闻媒体要积极地进入“民间舆论场”,借助权威形象,发布准确优质信息,及时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弥补新媒体的弊端,避免网络暴力、隐私侵权、谣言煽动等问题。其中,主流媒体报道介入对舆情发展具有积极的维稳作用。同时,新媒体提高传播内容质量,及时向权威媒体了解准确内容,经仔细确认后慎重发布,避免信息不实引发舆情风险。新旧媒体形成合力,发挥自身特点,才能确保网络舆情总体平稳。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律师等不同主体介入参与舆论博弈,都会对已有网络舆情态势构成影响。有的介入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舆论博弈的平衡,提高舆论理性与共识,比如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有的介入则可能打破舆情博弈的僵局,直接导致涉事某一方溃败。因此,引导和平衡舆论博弈,弥补舆论分裂,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力量的介入时机、介入方式、介入程度等因素,善于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尽最大努力形成共识。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