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之六“青铅节点”:“青铅5昼夜”

时间:2024-06-13来源:黑鸟智库微信公众号点击量:75

“青铅节点”是舆情渐趋消散平息的“5天节点”。在舆情热度消退过程中,热点事件在5天内如果还没有出现新焦点新热度,媒体也没有新爆料新报道,当事人没有新说法新质疑,网民没有延展新话题新争议,舆情就会趋于消散平息,进而逐渐消逝。一般而言,网上相关信息新增数量下降到该事件网络舆情峰值的10%为限,一旦达到这个临界范围,可视为事件已退出舆情焦点区域,而新增信息数量下降到峰值5%以下则意味着基本平息。有研究指出,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生命周期平均值约4.5天,众数约3天,网络舆情持续7天以内的占到八成以上,主要集中在5天以内。[1]仅有少数持续发酵、反复刺激的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生命周期能在10天以上。对比“黄金4小时”,可以看出网络舆情的爆发和衰减呈现时间上的不对称性,舆情爆发快速而消退迟缓。

舆情消散平息往往伴随问题解决和信息透明而逐渐退出民众聚焦区,是涉事方积极努力的结果。当然也有特例,即涉事方始终不积极介入 (或者前期处置不当导致事件被引爆后涉事方态度趋向消极),事件信息和舆情传播随事件发展和公众兴趣降低而自生自灭,曲终自然人散。例如,事件发生时,涉事方抱有侥幸心理,通过消极回应、删帖等手段,刻意让事件烂尾,坐等民众遗忘。有些事件的舆情在网上也只能“一日游”甚至“半日游”,马山会被淹没在信息海洋。

“5昼夜节点”意味着事件传播和舆情扩散终点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 一是信息不确定性被消除,事件传播和舆情扩散失去价值;二是社会情绪被安抚,媒体和公众都失去关注和参与传播的兴趣。如果两者同时满足,就会迎来舆情的结束和终点,如果不能,出现的就可能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断点。在事件传播扩散曲线中,如果有人为积极努力,有利的拐点就会提前出现,涉事方对事件主动干预和解决问题会加速极点到来,使公众注意力快速消散;如果消极应对,坐等遗忘,期盼的拐点就会延后出现,甚至使事态和舆情愈演愈烈,即使热度衰退,也会形成长尾。

危机过后并非晴天。涉事方还需要对外继续塑造与民众积极交流的形象,对内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等,从中发现不足和潜在危机,为完善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机制提供参考。

[1] 韩少卿.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传播的生命周期研究[J].东南传播,2018(10):88-90.


编辑:骆婧文
头条
研究会公告

中国文艺网 中国剧协网 中国影协网 中国音协网 中国美协网 中国曲艺网 中国舞协网 中国民协网 中国摄协网 中国书协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融媒体中心官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1495号 | 京ICP备202103517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响应时间节点之六“青铅节点”:“青铅5昼夜”

时间:2024-06-13来源:黑鸟智库微信公众号

“青铅节点”是舆情渐趋消散平息的“5天节点”。在舆情热度消退过程中,热点事件在5天内如果还没有出现新焦点新热度,媒体也没有新爆料新报道,当事人没有新说法新质疑,网民没有延展新话题新争议,舆情就会趋于消散平息,进而逐渐消逝。一般而言,网上相关信息新增数量下降到该事件网络舆情峰值的10%为限,一旦达到这个临界范围,可视为事件已退出舆情焦点区域,而新增信息数量下降到峰值5%以下则意味着基本平息。有研究指出,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生命周期平均值约4.5天,众数约3天,网络舆情持续7天以内的占到八成以上,主要集中在5天以内。[1]仅有少数持续发酵、反复刺激的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生命周期能在10天以上。对比“黄金4小时”,可以看出网络舆情的爆发和衰减呈现时间上的不对称性,舆情爆发快速而消退迟缓。

舆情消散平息往往伴随问题解决和信息透明而逐渐退出民众聚焦区,是涉事方积极努力的结果。当然也有特例,即涉事方始终不积极介入 (或者前期处置不当导致事件被引爆后涉事方态度趋向消极),事件信息和舆情传播随事件发展和公众兴趣降低而自生自灭,曲终自然人散。例如,事件发生时,涉事方抱有侥幸心理,通过消极回应、删帖等手段,刻意让事件烂尾,坐等民众遗忘。有些事件的舆情在网上也只能“一日游”甚至“半日游”,马山会被淹没在信息海洋。

“5昼夜节点”意味着事件传播和舆情扩散终点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 一是信息不确定性被消除,事件传播和舆情扩散失去价值;二是社会情绪被安抚,媒体和公众都失去关注和参与传播的兴趣。如果两者同时满足,就会迎来舆情的结束和终点,如果不能,出现的就可能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断点。在事件传播扩散曲线中,如果有人为积极努力,有利的拐点就会提前出现,涉事方对事件主动干预和解决问题会加速极点到来,使公众注意力快速消散;如果消极应对,坐等遗忘,期盼的拐点就会延后出现,甚至使事态和舆情愈演愈烈,即使热度衰退,也会形成长尾。

危机过后并非晴天。涉事方还需要对外继续塑造与民众积极交流的形象,对内总结分析经验教训等,从中发现不足和潜在危机,为完善事件处置和舆情应对机制提供参考。

[1] 韩少卿.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传播的生命周期研究[J].东南传播,2018(10):88-90.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103517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3744号